《流动的盛宴》—青春永远美好!巴黎永远年青!

读书笔记: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作品(3)


【作者海明威,美国作家(1899-1961)。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称为传奇作家,他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有的特色。他是“硬汉”写作风格的代表。他以简洁、冷峻的语言描绘人物在困境中的坚毅抗争,这种风格被称为“冰山理论”。他是一个铮铮硬汉,他曾渴望在战争中成为英雄。他曾经历过两次飞机失事。他曾饱受电针疗法的折磨,逐渐丧失了记忆力。他曾与巴黎众多名人有颇多交往。他经历过四次婚姻。最终,他以自己的方式——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有生之年写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书中记录了1921至1926年间,他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经历。本书写于1957年到1960年间,海明威58岁,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年。当时,记忆力衰退的海明威,决定趁自己还能记得往事,将自己生命中一些重要的回忆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这本《流动的盛宴》。书中他以温暖的文字,用二十个章节,把他在巴黎留下的青春岁月,糅成了一份永恒的记忆,留下了一场凝固不变的“流动的盛宴”】


“巴黎永远没个完,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困难或者多容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给她什么,你总会有回报”

——《流动的盛宴》

“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你今后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全文内容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tkiEglnH1Co3HuwyZupZQ


《后记》:

1、海明威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习惯,他不喜欢一味地输出,他喜欢从读书、散步、看画中得到一些灵感。

在巴黎,海明威没有钱,生活清苦,常常忍饥挨饿。但饥饿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对经典画作有了别样的理解和感悟。

在与斯坦因小姐的交谈中,他得知了“迷惘的一代”的说法,他也成了“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为了赚点小钱,海明威爱好赌马,但因为太浪费写作的时间,他最终戒了赌。

与海明威同时代在巴黎生活的艺术家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才华,其中海明威回忆最多的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非常相信菲茨杰拉德的才华,也为他感到惋惜。

……

在时空交错中,书中的一切,都回到了百年前的巴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如今,先人已逝,巴黎依旧。昔日巴黎大街弥漫的咖啡的清香,慢慢流动着,轻轻飘到了今天。

2、再读《流动的盛宴》,正步入老年的我,依然有一种情感荡漾在心中,那就是生命的朝气和青春的力量。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写给巴黎的一封情书,浪漫而激情、柔和而温馨。

海明威这段巴黎生活经历,正是他的青春记录。那是用青春的真性情,演绎出的真实的、真诚的、质朴的、美好的记忆。

来巴黎旅居时,海明威22岁的,年轻朝气、风华正茂,他带着新婚妻子、怀揣着自己的文学梦。离开巴黎时,他已经30而立。在巴黎,他通过写作开创了自己新的人生;在巴黎,他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位光彩照人的大作家;在巴黎,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他因此而名声大噪。

巴黎的优雅、精致、浪漫和艺术,把满身乡土气息的海明威蜕变成了一个才情横溢的魅力男人。

《流动的盛宴》一书,写于海明威的晚年,他以如火纯青的、最海明威的方式和语言,记录了自己青春时期的奋斗、成长。

无论什么年龄,翻开它阅读时,我都会心潮澎湃。

3、我喜欢巴黎,巴黎有绘画、有建筑、有雕塑、有音乐。巴黎沉淀和呈现了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法兰西文化。

我喜欢巴黎,巴黎安放了法国的哲学、法国的艺术、法国的宗教、法国的文学和美学、法国的时尚、和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我喜欢巴黎,她弥漫飘逸着浪漫和优雅的情调;她永远带着素味平生的惊喜和似曾相识的亲切。

我喜欢巴黎,巴黎有美酒、有美景、有美味、有美女……还有海明威留下的青春岁月。

《流动的盛宴》,把一个人的青春,镌刻成了无数人共同的记忆和回忆。

《流动的盛宴》,固定了一副永恒的画卷:

青春永远美好!巴黎永远年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