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


什么是递归

递归在程序语言中简单的理解是:方法自己调用自己。

特点:需要有结束调用条件,需要数据格式保持一致,数据嵌套层级不确定性。

优点

- 节省代码

- 符合编程思想,容易理解

**缺点:**

- 效率较低

- 递归层次太深,耗内存且容易栈溢出一定要使用的话,最好使用缓存避免相同的计算,限制递归调用的次数

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 recursion)。递归作为一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 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有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递归的能力在于用有限的语句来定义对象的无限集合。一般来说,递归需要有边界条件、递归前进段和递归返回段。当边界条件不满足时,递归前进;当边界条件满足时,递归返回。

1,采用递归方法的原因:

递归通常用来解决结构自相似的问题。所谓结构自相似,是指构成原问题的子问题与原问题在结构上相似,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具体地,整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特殊情况,有直接的解法;第二部分与原问题相似,但比原问题的规模小。实际上,递归是把一个不能或不好解决的大问题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小问题,再把这些小问题进一步分解成更小的问题,直至每个小问题都可以直接解决。

2,递归的两个基本要素:

边界条件:确定递归到何时终止,也称为递归出口。

递归模式:大问题是如何分解为小问题的,也称为递归体。递归函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在有限次计算后得出结果

3.递归调用的执行过程

(1)运动开始时,首先为递归调用建立一个工作栈,其结构包括值参、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

(2)每次执行递归调用之前,把递归函数的值参和局部变量的当前值以及调用后的返回地址压栈;

(3)每次递归调用结束后,将栈顶元素出栈,使相应的值参和局部变量恢复为调用前的值,

然后转向返回地址指定的位置继续执行。

递归算法的使用

public void recursiveTest(){

    recursiveTest();  //自己调用自己,就叫递归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