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反问句有好处吗?

当然有,我虽然学历不高,语文也不是那么好,但是这些总结的事情,都是我从身边的人的一言一行观察出来的.相信你们也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

其实连一般问句我们也要少说.

比如

"怎么才来呀?"

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问句虽然只是一个问句想知道路上发生了什么,但是容易被理解为抱怨的话.

问句我个人建议一般是在询问对方状态,询问事情进展和现状,和主动请求某些事情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以及征求对方意见的时候才问

比如

"最近过的好吗?"

"今天的白菜多少钱?" "你有老师的微信号吗?"

"我可以拿一个走吗?" "木须肉应该怎么做可以教我吗?"

"我觉得XXXXX,你说呢?" "怎么样"?

这些如果都改成陈述句,可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其他类型的疑问句,就可以改成陈述句来说了

"花该浇水了吧?<有暗示要别人去做,又不直说的可能>"  "花好像是该浇水了<希望得到对方的答案,但是不会被理解为是被提示做某事>" 而且 有想法就直接说,而不是问,没关系的

"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呀"  "我觉得他好像是有什么问题"


人都有一个心理暗示,就是在别人提出问句的话,自己就应该是作答,认为不作答就是不礼貌.可如果你不表明自己的观点就直接问别人,就容易让自己不够礼貌.


也许有的人现在已经就是形成了习惯总是说问句,还有的人更是习惯了说反问句,可能改成陈述句有些不适应,但是要知道,反问句和疑问句被变成陈述句以后,整个语言环境就很融洽,在改变的过程中,可能觉得自己的思想配不上这样的说法方式,那太好了,这就是改变,说话影响到了思维,很好的一件事

把自己的语言素质提高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得高雅(虽然有的人可能在此过程中有一个装高雅的过程,不过时间长短要看人的思维和心态)

到了真正的高雅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事情都是那么容易开始和结束,都是那么富有亲和力,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有魅力,自己的心态也会很好,对于别人说话不注意的情况,也都很释然的理解他们,而不是像之前甩一个反问句迎风而上,制造是非争端,

从前的你可能还会认为,明明是他说话不注意,我只是怎样怎样...

现在的你就会认为: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行不够.

这么好的心态,好好说话,慢慢都会为自己带来.

当然[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行不够]这话也会宠坏了那些真的让人看着不顺眼的人.他们或许以为自己总是对的,看自己不顺眼是别人修行有问题.

这么自信没有错,因为世界上本没有对错,只是人们附加的评价影响了是非.比如你说这个东西好吃,别人可能觉得不好吃,那么这个东西到底好吃不好吃,在大环境下,一般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在各抒己见的人眼中,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所以,对错自己掌握,坚持自己的个性也没有问题,问题是要考虑自己做事做人能否在大环境中立足.如果你是只身一人不需要社交,那你自己定一套规矩想怎么说话怎么说话,可是你不需要社交的话,就没必要说话了.

如果一个人觉得你做的不对,不理解你,可能是那个人的问题,但是如果多数人都不理解你,觉得你做的不对,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要考虑你所在的这个环境里,到底谁才是另类.是作为多数人的他们还是自己



有很多反问句是根本不能表达委婉的,更会潜在的表明:这还用我说吗,你怎么不按照我的意思来,更严重一点说的话,你是傻逼吗?. 而且这样的问话会有一种灼灼逼人的感觉,而且习惯这么说话的人,总是在你回答了问题以后,一直连续的问到不停,所以说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占据上风.

比如说:

后备箱里面有一些水果要出售,卸车的时候两个人持有不同观点.

你为啥不先拿后面的呀?(他想让你拿后面的,认为拿后面的是对的)

他认为走这条路是对的,然后说了一些之后,他说:

那不还是吗?(我说的观点就是对的,你反驳到最后就是自找没趣)

你说的那种'反问比直接问更委婉'的可能类似于:你怎么不吃呀?(意思是,你吃呀),或者问:这样不是更好吗? 这两句或许还能看出来委婉一些

其实就 这样不是更好吗? 这句话来说,如果是习惯用反问句的人,他其实内心的心态就是

这样不是更好吗?

他的心态绝对不会表达出:

这样会不会更好一点?

因为后者(这样会不会更好一点?)虽然也是反问,但是在使用了'会不会'的时候,才有了一些委婉的意思.

其实我个人认为反问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装那个逼没用.

所以我通常说话的时候就会说:

"我觉得先拿后面的是对的,因为..."

"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但是或许你应该坚持你的观点"

"快吃吧"

"我觉得这样会更好一点."

其实经常说反问句的人,可能开始的时候的确实因为受身边的人影响这么说习惯了,或者是学语文的时候觉得反问句很强势,说着很带劲.

但是就算他不是比较自我的人,因为这样说话时间长了也会变的像楼主说的

傲慢 轻蔑 居高临下 训斥 敌视 对立

会因为语言语气影响到他的性格和思维

其实楼主举例的 这你都没发现太迟钝了吧? 这句不光是反问 还有骨子里的瞧不起 这种说法算是比较直接的

但是她如果是说 

你咋没发现呀? [把后面的太迟钝了吧省略了]

这样的没直接表达出来你太迟钝 而是从意思里面提醒[甚至鄙视]你 这样的人我觉得要更讨厌一些. 因为嘴上他跟你说了你太迟钝了吧,你可以直接反驳他,但是他把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太迟钝了给你藏在问号里面,如果你跟他说

"啥意思,我是傻逼迟钝的意思呗?"

然后他可以回复一句:

"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

这样不是更讨厌吗?<哎呀呀呀...我怎么也在说反问句,咳咳 受人影响的哈~>

再或者上面的事情可以说:我从后面拿,应该会比你快  这样的话如果行动起来,不但能证明你从实际行动上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也能在生活中为了争辩[乐观的说是讨论]一个观点发起一个小比赛也是其乐无穷的,会换来更多的欢声笑语

但是朋友们不要说:我要是你我就从后面拿,这样听话的人也一样会想,那你他妈倒是拿啊~  也是容易起纷争的.

另外反问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长久相处的人中,是非常容易起冲突的,很多相处时间长的人都会犯这个错误.

因为你的反问对方要是回答了,他就有一种被指责和被否定的感觉,然后你再继续把你要说的话说成反问句,变成了他一直在回答你的问题,一直都是占据话语上峰的你的确是盛气凌人,但是沟通中如果他不是你该训斥的人,就需要平等对待,反问句就是非常不平等的谈话.如果听话的人也是继续给你说反问句,那你们一定会打起来的,因为经常听总爱说反问句的人说话,自己也会被同化一些甚至同化掉.

比如说:

"你咋不从后面拿呀? "

"我为啥要从后面拿呀? "

"从后面拿一会不就不用倒一遍吗? "

"我干啥倒一遍呀啊,我平放不是一会得挑挑吗?"

"还挑啥呀?"

"那有坏的不得挑挑再放回去吗?"

"行你爱咋地咋地吧"

"你说那话说的,让我爱咋地咋地你还叨叨啥呀?"

"你啥意思啊?嫌我多余了呗?"

"谁嫌你多余了,你自己找事好吗?你行你来啊?"

"瞅你干点啥这个费劲"

"行行行那我不整了你整行了吧?"

然后后面就可以省略不说了 这两个人肯定怄气了,甚至是还要打一架!

但是打架却只是因为一个持不同观点的人的建议的语气和方式不对

但是如果这个观点用请求的语气会怎样呢 我觉得会是下面这样:

"我觉得从后面拿好一点,因为一会放的时候就不用再倒一遍了"

"我是想一会平放然后再挑一遍."

"我觉得不用挑了,到时候我们往出拿的时候分开捡出来也挺方便的"

"[其中有一个人说:"嗯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那就这么办"]"

或者

[其中有一个人说:"要不下次的时候按照你的说法,然后哪种方法快我们以后就怎么弄"]

或者是这样:

"要不我们看看谁的效率更高,比试比试吧"(不是:<比试比试?> 的口气)

"好呀,来 比赛开始吧!"

"我一定赢!"

"是我赢才对!"

这样的生活画面多美好.

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想法,去学一门外语,把你经常说的反问的话变成外语,你看看你表达的时候是不是会很麻烦,那时候或许你就会觉得,还是i think 更适合交流而不是 why not...(外国女人说why not的时候总是一摊手,多数角色是怨妇,最后被抛弃那种)

归根结底,经常说反问句不是什么好习惯,反而可以说这是毛病,如果看客是这样的人,如果你希望改变你的社交,让自己更和善,却找不到改变不了的原因的话,不妨试试去掉你的反问句,因为反问句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思维和你的素养.

多说一些:

你看好不好

你觉得可以吗

我认为怎样怎样

我觉得怎样怎样

要不我们试试怎样怎样

说话的时候不要在成份里面提及别人怎样了,比如:你怎么不从后面拿?

把表达意思的主体换为 自己  也就是 "我"觉得应该从后面拿

或者换为 你和那个人为主体 也就是 "我们"要不要从后面拿

这样能足够体现你重视别人想我们一起把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指责别人而又自己不作为,就变成了说三道四


翻阅简书,你应该会发现很多关于反问句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宣扬少用反问句,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反问句少说,非常有好处.

有一篇文章内,作者标题说"不用反问句,90%的架都吵不起来",我非常赞同,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和凝体.中华新韵 多年难返家门陌,梦里温馨。岁月夺金,异地黄花倍痛心。 暮秋嗟叹山菊野,难遇乡音。往事侵袭,曲径萸...
    原始生命阅读 492评论 6 23
  • 03.友情可能比爱情更需要缘分 感觉通篇用英文字母作代号也不好听,就叫W美人,B婕妤吧,因为我和她们在一起有一种身...
    儇舞天下阅读 377评论 0 1
  • 周末早上一起床,就听见老婆在不停的唠叨,你今天要干这,要干那,要注意这,要注意那···她成功的影响了我的情绪,搞得...
    董则含阅读 30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