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上的“历下亭”为乾隆手书;廊门左右门边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书
我所在城市的大明湖里有个小岛,方圆约4160平方米。岛上有个亭,名曰历下亭。岛无名,亭却有名。这个“名”一字双义,既是名称的名,又是名气的名。这么说,岛就太没面子了,没有名气倒也罢,连个名称都没有,以至于岛名被亭名取代,一说印象中的这个岛就叫这个亭,从没听说有人叫什么岛的。唉!没法子呀,谁叫它上面有这么个亭来着。
历下亭位于千佛山下,千佛山古称历山,此亭向南,与历山相对,故有其名。
历下亭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占了千佛山的什么光,而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相关。我们登岛后要进一道门,门的两旁门框上有一副对联:“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
据史料记载,历下亭始建于北魏,迄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不谓不古。这座古亭曾是名人雅士聚会流连之地,历经数代历史变迁,留下了许多故事遗迹为后人缅怀、传诵。历下亭也因杜甫的一首诗而名扬天下。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圣杜甫漫游齐鲁大地,来到时称齐州的济南。北海(今青州市)太守李邕闻讯赶到齐州,设宴款待杜甫,并邀请济南名士做陪。李邕比杜甫大33岁,与杜为忘年交。一个是德高望重的书法家,一个是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二人相互倾慕,在长安时便有很深的交往。这次异地相见,欢悦之情溢于言表。酒宴间,客人多有咏作,杜甫即席吟成'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 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随着诗人的千古佳句的流传,历下亭也广为人知了。后人有联语咏赞李、杜欢宴赋诗事曰: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千年入诗人歌咏。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谁能继名士风流。
缘于杜甫的诗作,历下亭为后世名士以至帝王所仰重。我们登岛后一眼就可以看到,在这组建筑的东侧,横卧着的一块石碑上刻着“历下亭”三个醒目的大字,那是乾隆皇帝的手书。廊门的左边,是御碑亭,亭内的“大明湖诗碑”也是乾隆皇帝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