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生态圈-2

球友面面观篇

实在有太多要写了,需要梳理一下,找几个主题,同时又不涉及一些隐私和针对性的个人,因为擦肩而过的朋友有点多,假如看到这个文章不需要对号入座啊,我只是一个比较敏感和思考稍微多一点啊。

我是一个你不太善于交朋友的人,特别不太会交同性朋友,可能也是因为一直用男子的状态去生活思考工作的缘故,也可能是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怕和美女一起。

羽毛球圈子让我打开对交友的一些认识和放宽很多维度和宽容度。

和我打过球的人很多,有人说酒场牌场球场都可以不用说话看出人品和性格,其实一点不假。

不过总结一句话其实真正的高手都很谦虚。

也有谦虚的伪高手自嘲型的,也有喜欢不停教别人指点别人的;

有人打球总是想着如何帮对方补,有人总是想着让别人补;

有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有人浑然不觉;

有人有意识去克服提高,有的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

有人在乎场上的时间,有人在乎场上的质量;

有人在乎输赢但是靠自己争取和在乎输赢的质量,有人只是在乎输赢的结果;

有人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打球,有人喜欢不断挑战无论输赢;

有人在乎自己的身体感受,有人在乎自己的诚信和表现无论伤痛;

有人上下兼容,其实很难做到。

最有意思的就是抱大腿的段子,有人仰视不敢接近,有人勤学苦练等待自己接近,有人各种手段去获得,还有哄抢男搭档,当然也有哄抢女搭档的,当然也有牢不可摧的固定搭档,和搭档相关的段子是一箩筐...

有只是一面之缘打过一次球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都记不清长什么样,但还是会打好每一个球。

有我早早就知道的大腿,估计大腿完全也不认识我,就这样默默远远的看一下,可能过一阵能再看一次,随着打球认知提高也能看出更多的门道。那是一个目标,有目标就能有前进的动力。

也有相隔几年再次聚头的看到可能是有大大的进步或者节奏变慢。

最小的球友到10岁也能和我打打单打,也有15,18,20,30,40.....,一下子把那无数的代沟填平,最有意思就是各个年龄段的打球思维也是可以勾起对教育的思考以及人体发育对体育竞技的影响,这个完全不懂体育科学的开始入门思考。

其实和其他事情一样,最最可贵的就是陪伴一起成长的球友,还有那种一起征战四方,能打深夜球的球友。

不过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在一起打球有时就渐渐疏远了。不过如果能产生多维的交集就不一样了。所以有的时候纯粹和不纯粹也是辩证的,光打球啥也不谈甚至不知道真名也许很放松,但是其实也很难持续,所以校友啦多项目多技能交叉等等还是可以增加粘性提高包容度的。你自己开放一点给别人也会增加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教练也是亦师亦友,体育运动教学除了常规的基础技术训练计划之外,和教练的那种风格匹配,人的状态,基础素质各方面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和可持续性。俗话说就是吃这个行业饭的总比你专业和人脉广,对吧…

不过这几年羽毛球的推广速度和专业度大大提高,还是蛮容易结交很多新朋友的哦。

下一篇

比赛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