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湖北爆发。
这场疫情,打乱了无数人的阵脚。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的灾难,却忽然在我们眼前变成了现实。
无奈,恐惧,惊慌,到镇静,平和,苦中作乐。相信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
我看到很多人说,
庆幸的是,家里还有妈妈种的蔬菜。
庆幸的是,家里是开小卖部的,家里还有很多零食可以吃。
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平安,没有感染病毒。
庆幸的是,我们一家人感染了病毒,可是我们都是轻症,很快就能出院了。
虽然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节奏,但是还能有一点点的庆幸事,那就是很幸运的了。
截止今天,已经确诊59901人,1368人死亡,无数个家庭正在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中。
而我们这些写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传递正能量,用文字给那些饱受煎熬的人一点鼓舞和力量。
公婆没在身边
今天是一个受困于湖北的同学的真实故事。
为保护人物隐私,文中的名字一律为化名。文字为女主人公口述后整理所得。
我叫柒柒。90后,结婚五年,有一对双胞胎女孩,在深圳从事文案策划工作。
我生孩子时年轻,刚20出头,孩子出生后,公公婆婆就来帮助我做饭带娃,做家务。孩子一岁了,我给孩子洗过衣服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公公婆婆的宠爱下,我一直生活得比较轻松。
后来孩子一岁多了,我就和老公去了深圳工作,把孩子留给了公婆带。
2020年春节,我和老公原本也是把时间放在陪伴家人上,还商量多给婆婆一点钱,让她平时不要那么节省。
1月19号,我和老公从深圳回到湖北黄石。
21号的时候,公公的干妈去世了,所以公公婆婆就赶到武汉去奔丧。
听老公说,公公的干妈对公公有很重的恩情。所以他们是一定要去的。
所以,只剩下我和老公,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待在老家的房子里。
1月23号,公婆本来打算从武汉回来的,可是武汉刚好封城了。
自己做饭
以前,有公婆在,我和老公都比较依赖公婆,从不下厨。
现在公婆没在身边,我们两个都不是很会做菜的人。
但是一家人,都得吃饭。没办法,我和老公充分发挥了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一边对照手机上搜的美食视频,一边摸索着做菜。一个洗菜切菜,一个炒菜,家里的厨房,就像一个打过仗后的战场,横尸遍野,满地狼藉。遇到没把握的,就默契地退位让对方上。没有争吵,没有抱怨,谈着琐事,哼着小曲,自娱自乐,倒也其乐融融,合作默契。
本来没打算在老家待着不超过一个星期,所以没准备什么菜。
而我们这是小山村,去镇上都要走30分钟左右。买菜不方便,而且现在村路都封闭了,也没什么菜可以买。
我和老公翻遍了冰箱,才找到两袋小鱼仔和虾米。
刚开始,我用小鱼仔炒辣椒,可是炒出来的是干巴巴的,吃起来毫无食欲。
公公婆婆不放心,每天打来视频电话问问我们吃了什么,生怕我们饿着。
在公公婆婆的”云"指点下,我们终于摸索会了。原来,要先把小鱼仔炸软,再放点红辣椒,和苦瓜一起炒,这样炒出来的菜才好吃。
荤菜解决了,素菜还没解决。我们就去田地里找菜,可是大冬天的,除了别人家的菜地都是青绿青绿的,我们家的菜地全是荒芜的杂草丛生。公公婆婆一直住在县城的房子里,家里的地都荒了好久了。
还是婆婆听到我们没蔬菜吃,心疼得不得了。打电话叫老公的大伯给我们送来了白菜和萝卜。还给了好多自家种的葱姜蒜。
过了两天,我们又从老房子里面,翻出来一点豆子。
老公说要拿豆子来榨豆浆给孩子们当饭后饮品,既环保,又不浪费食材。说干就干,老公把闲置很久的豆浆机洗干净,折腾了半天,才把豆浆给打出来。早餐配上大伯家里自种的红薯,这味道不错。
这是家里仅剩的豆子和完成的作品--豆浆(孩子特别爱喝)
苦中作乐
婆婆待我非常好,三天两头打电话告诉我们,县城又多了一些从武汉回来的病号,还叮嘱我俩一定不要出去,说听国家的话,国家让动我们再动。这让我感到万分温暖。
孩子们也整天乐呵呵地玩泥巴,看蚂蚁搬家,插科打诨,一点都没觉得这日子难熬。
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就到家后边的河边走走,看见那一簇簇绽放的油菜花正在迎着春风绽放,清澈见底的河水看似平静无波,却在默默地酝酿着能量。
冬已尽,春又来。当我看到了阳光普照大地,春风徐徐,仿佛就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就在前方。
2020年,我们虔诚地许下愿望,愿疫情不在扩散,愿一切都赶紧好起来……
------End------
作者简介: Alyssa,38期写作班成员,17期故事班成员。一个从事外贸的女子,是一个有着一岁和三岁的女娃的宝妈;也是一个在外贸行业上勇敢打拼的职业女性;热爱生活和文字,热爱诗歌和文学,以一颗真诚朴素的心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