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天街润如酥的小雨,不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更不是梅子黄时之雨,这是不知时节的雨,不识愁滋味的雨,梦中淅沥,点滴到天明,醒来如是,雨声还依旧。没有风满楼的征兆,没有雷声千丈的催促,就这么不紧不慢地下了又下,下了又晴,方晴又下,终没个好晴天。也难怪戴望舒能够在这江南烟雨中创作出沾染淡淡哀怨而又略带凄婉迷茫的《雨巷》,想必戴老和我此时的心境不约而同,只是我没有他那般诗情,娓娓叙来便是不朽诗篇。
走在雨幕中,沉浸在潮湿的空气中,才让我深刻体味到雨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也让我想起了那在诗歌中出现了无数次的雨的意象。仔细翻阅后才发现:雨,在各位文人的笔下多是带着欢乐的调子,袅袅袭来,飘然而至,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享受和愉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忧国忧民的杜子美看到细如牛毛,贵如金油的春雨而慷慨歌之,咏之;“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这是杜牧之微雨中伫立荷塘边感受微雨飘洒,好风拂面,观望一池幽荷而心生的温馨之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张志和忘情于西塞山的湖光山色,孤舟独钓时悠然自得的欣喜;“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放翁春夜幽居小楼,夜听春雨后而联想到杏花得雨绽蕾,明晨雨霁,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心境不禁为之开朗……面对这无尽的雨丝,我却怎么也达不到他们那种遇雨即喜,心为之高昂的境界,只是一味感受到雨的漫长,久雨带来的潮湿以及这潮湿包裹着跳动的心让我透不过气来的沉闷。和他们相比,我显得真是俗不可耐。
在我们眼里,不要说梅雨季节悠悠数月的梅雨了,就是下了两三天之后,我们沉浸在极度潮湿的空间,身体所到之处几乎能拧出水来,想必心境早就急转直下,变得忧郁不堪。雨,带给我们的感觉时而是寂寥惆怅,时而是苍凉透骨,时而是悲情无限,时而又是沉闷压抑。总之,很少给我们带来正能量。
是雨的错误还是我们心自扰之?雨乃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精灵,是对我们的赏赐,我们无力改变,也无法控制。照这么说,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错误了,是我们自己触景生情,心境使然,错把压抑的、沉闷的、黑暗的、烦心的……种种感觉强加给冤枉的雨的,我们身处其中,一心只想着冲出雨的樊笼,却忘却了享受雨丝带给我们难得的宁静和喜悦,以及企盼欣赏雨后天际的霓虹,清水出池的莲花。我们感受不到点滴这雨韵给心灵土壤带来的滋养与呵护,只因我们的心中想的太多,活的太累,没有放下包袱,哪怕一次,来享受雨的空灵,雨的典雅,雨的性情,雨的余韵,雨的至善,雨的至美。
退一步说,或许是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不同的阶段,所以导致了我们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应,就像蒋竹山的《虞美人·听雨》中的三个阶段一样。我们处在青壮年阶段,过了“一晌贪欢”的少年,听雨客舟中,感受到的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是一种悲壮,一种寂寥之美。一生中,总要经历过无数次风雨,切身感受,才能对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现在只是初涉风雨之境,感受不深,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历经时间的沉淀,我们才能够更深地参悟雨韵的蕴意,到那时,心中必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爽朗之境吧!
听雨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