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状态,想写又写不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吉祥君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脑子里像被灌了浆糊,怎么也提不起转速。碰到这种时候,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就都变得相当困难,什么都看不进去,什么也想不起来。

就像今晚,楼下跳“坝坝舞”的阿姨们都收摊儿了,还没想出来要写什么。可说好的“日更千字”呢,我答应过自己的:答应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踢掉拖鞋,把双腿收进被子里,用冰冷的双脚暖热冰冷的被窝。扯过随时摆在床头的沙发靠枕,斜卡在腰部和床头之间,整个上半身靠下去,从得到舒展的胸腔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舒服极了。脑袋转向电脑桌,吃过晚饭的碗盘,还搁在桌面上散发着熟油的香味,碗壁的稀饭碎渣,应该开始变干了吧。

可我该写点什么呢?

脑子一片空白,我一轱辘坐起来,伸手到背后解开内衣的排扣,感觉全身的赘肉都得到了释放,呼吸也变得轻松;贴在毛衣上的暖宝宝还带着余温,背心暖暖的。右手握着手机,左手抠着脚底的死皮,双眼盯着手机屏幕,眼神涣散。

脑子里始终有个声音:快点写啊,十点了。

抠罢脚,抬眼看见床尾的手账本,用脚勾过来,翻看偶尔记下来的句子,竟没什么感觉,再看看平时记下来的写作关键词,没有一个想写的。今日,竟如此麻木!

双脚依然冰凉,我用右脚抬高被子,左脚从右边伸出去,把被沿勾进来压在腿下,再搓搓双脚,感觉有了一丝温度。

只想写“写不出来”的这种状态,可连个标题都取不出来。

我返回手机桌面,打开“搜狐墨客”,翻看最近写的文章,有一篇关于“没灵感怎么写作”的小短文。在文中纠正了自己“没灵感就写不出好东西”的观点,还告诫自己:不要过度依赖灵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把写作变成“坐在桌前写作业”一样自然的动作。还给自己举了林清玄、村上春树等作家写作习惯的例子。

看着那篇简短粗糙的文章,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是不是又掉进“完美主义”的陷阱了?

恐怕是的。

回想之前类似的状况,并不是没有话题可写,而是感觉对每个素材的积累和思考还不够——还不够让我写出结构完整、逻辑合理、内容深刻的文章。典型的完美主义和由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症!

这突然让我想起《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中的一句:我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是啊,再伟大的作家,也有不受世人待见的作品,何况我一个写作初学者,只管去写就好了啊,我有写全世界最烂的文章的自由啊!


今天总结一下:

1.写作不要过度依赖灵感,强迫输出。

2.写不出来时,感受当下,尝试把目前的状况详尽的描述出来,慢慢就能进入思考和写的状态了。

3.提防完美主义,每个人都有写烂文的权利。

4.只管去写,不要停,直到脑子被掏空。

5.答应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