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模式的类结构和策略模式基本一模一样。只是在使用的时候目的和本质完全不一样。策略模式中行为是彼此独立可替换的,而状态模式中行为是平行不可替换的。就是说我们把对象的行为包装到状态里面,所有的状态都有一个共同的抽象状态基类(相当于策略模式的Context类),当状态改变时,行为也改变。
定义: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UML图跟策略模式一模一样。
下面来举一个例子:
一台饮水机,有一个行为:press(),当里面有水的时候,流出水来,当里面没水的时候,不流水。
以前也许我们可以在WaterDispenser类中定义一个成员变量state,当没水的时候去改变这个state,然后在press()方法中通过if...else来改变行为。
但是如果行为很复杂,状态很多的情况下呢?
改成状态模式:
首先定义一个状态抽象类DispenserState里面有一个抽象的方法press
然后两个状态类去实现DispenserState类,并且实现不同的press方法。
然后来完成饮水机实体类Dispenser。
Dispenser中有一个setState(DispenserState state)方法,当检测到饮水机状态改变的时候,就去调用这个方法,并且设置不同的具体状态实现类进去。
调用Dispenser中的press()方法的时候,其实是调用了 「具体状态实现类」.press() 方法,于是乎状态不同时,press()的行为就发生了改变。
Android 源码中的状态模式
WIFI 管理中的状态模式
wifi 控制的众多类中有一个State类,里面有enter、exit、processMessage三个函数
进入状态时会调用enter函数、退出时调用exit、处理具体消息时会调用processMessage。
然后下面有具体的状态实现类,
初始状态InitialState :enter方法中 调用mWifiNative.unloadDriver(); processMessage方法中也返回未处理;
DriverStartingState 驱动加载中的状态:processMessage方法中扫描wifi请求添加到延迟处理队列
DriverStartedState 驱动加载完成状态:processMessage方法中开始扫描wifi
实战
我们app中常常有登录功能,当我们登录时,和未登录时,很多操作的反馈都不一样。
比如有个界面有转发和评论功能,当我们登录时,就去转发和评论,当我们未登录时就去跳转登录页面
下面来看看伪代码
首先有一个状态类State,里面有两个方法 forward()和comment();
有两个具体实现类继承他,LoginedState和LogoutState两个根据自己情况实现forward()和comment()方法。
我们有一个LoginContext类用来控制状态。里面有一个setState(State state)方法,和forward()和comment()两个方法,forward和comment方法里面分别调用了成员变量state的state.forward和state.comment方法,当界面比如点击了登录或者登出按钮的时候,就setSate不同的state具体状态类进去。从而我们调用LoginContext.forward方法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行为。
优点:将状态相关的行为封装到状态对象中,除去了繁琐的状态判断,转变为了结构清晰的状态类族中,扩展性,阅读性更高了。
缺点:增加了很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