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亲子沟通中,“期望效应”常常可以发挥强大而神奇的威力。一般来讲,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越强,孩子对父母期望的反应也越强烈,从而越会往父母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但“日行千里”的能力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像伯乐一样开发自己孩子的潜能。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的期望,简单来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对孩子充满信心,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期望。
案例
蓓蓓上一年级了,期中考试后,妈妈去给她开家长会。全班一共有三十名同学,蓓蓓考了第二十七名。这次的家长会只是班里后十名同学的家长会,老师想要向这些家长集中反映一下孩子的状况。最后,老师单独和蓓蓓的妈妈谈了一下蓓蓓的情况:“我觉得蓓蓓好像有学习障碍,课文讲完后,即便是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她也回答不上来。所以我建议您最好带她到医院检查一下。”晚饭的时候,蓓蓓忐忑地问妈妈:“妈妈,老师说我什么了?”“老师对你很有信心,她说你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多用心一点,就能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还能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妈妈对女儿说了“善意的谎言”,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女儿有好好学习的能力,听到这样的话,蓓蓓黯淡的眼神里顿时充满了光:“真的吗?”妈妈看到蓓蓓的这一变化,觉得更有必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她说:“是真的,妈妈也相信你,·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肯努力,就定会取得好成绩。”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蓓蓓比平时起得都要早,并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每天都早点起床,读完两篇语文课文后再去学校”“嗯,你这么懂得利用时间,妈妈真为你高兴。”妈妈说,“妈妈相信你下次考试的时候,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来。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蓓蓓这次考了全班第十一名,虽然没有考进前十名,但相比老师口中的患有学习障碍,蓓蓓真的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父母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父母一句肯定的话,就是他们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蓓蓓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妈妈对她传递了正向的期待。在心理学上,这种对别人传递期待的行为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因此,要想使一个孩子更好地发展,就应该向他传递正向的期望,对他说“你能行”。
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来给予孩子信心呢?父母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拒绝先入为主
为人父母,我们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只有在某个年龄段,才能做某个年龄段的事情。所以,“不行,你还小”“放下吧,我来,你会受伤的”等阻碍孩子行动的话语经常从父母的口中说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从心里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其实,父母这样做等于推迟了孩子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还阻碍了一个小天才的诞生。最关键的是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自己努力探索、锻炼的自觉性,减弱他的进取心,这种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2.多对孩子说“相信你能做到”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适度放手,将一些锻炼孩子能力的事情主动交给孩子去做。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信任他的,就会增加干劲。如果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说诸如:“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加油”“你可以的,你要相信自己”之类的话语。相信在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