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题目,又是一年中秋了。真的是恍恍惚惚恍恍,翻看日志,去年中秋也写了东西,不过去年那一篇是一个命题文章,倒不如这一片写的实在和用心。究竟,年复一年,环境也好,心境也好,终究不复往日。
其实说到改变,到也有所不变的。比如中秋的月亮,究竟也没看出来今年与往年有何不同,不过她终归还是不同了的,年复一年,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事都附寄与月亮之上,想来,今年的月亮,比往年又增添了多少悲欢离合。一段段故事,相伴万家灯火,宛如平常的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
应该也是去年秋天,几人晚上路过长安街,我抬头看见了月亮,便想起了李白的《子夜吴歌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春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倒不为别的,我觉得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值得沉醉。月下静谧,捣衣声远处传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美不过此二句。古诗词中的月,是诗人的月,千秋百代,文人墨客都竭尽所能的写月,月终究还是承载了太多太多。一曲《春江花月夜》,流传千载,张若虚心中的一轮月,是春江畔,那一抹朦胧的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朦胧中到不失为月亮在美景中独冠群芳的地位。即使张若虚的月,是离人的月,即使羁旅天涯,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便会觉得“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说到以月寄情,苏东坡一千年来绝对占据了榜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的成为了遥寄相思最真诚的表达,其实婵娟总会长久,但是人如果能和婵娟一样长久该有多好啊!苏东坡这一句美好的祝愿,隔时空也能感受到真诚的浪漫和真情。其实相对说“千里共婵娟”我更觉得张九龄的那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适合传情达意。长久的事情谁也左右不了,莫不如专注当下,仰望天空,看看那一轮明月,天涯共此时,天各一方,同望一轮月,倒千里不觉远了。
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文人也好,百姓也罢。这轮月总是唯一寄托的对象。或赞美、或寄情、或惆怅、或抒情、抑或、、、、、、这轮月,可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边关明月、可以是”低头思故乡“的相思月、可以是”天将今夜月 ,一遍洗寰瀛“的明夜月、可以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关山月、可以是”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哀怨月,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缠绵月,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月,有”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的感怀月,更是”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缅怀月、、、、、不论什么样的月,总就都是古人的月,是别人的月。自己的月,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情感寄托,但是终究是只属于自己的一轮月。我的月,也许只是门前树梢上那一轮小小的、亮亮的明月。
多年以来,觉得自己的月倒是和鲁迅写的《故乡》里的那片月很像,就是闰土在瓜田里看瓜时的那一片月。鲁迅这样写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确确实实就是我记忆中的那轮月,小的时候,夜晚在天地里或是在院子里,日子过了既望(农历十六)以后,月亮总是在深夜才会升起,并且真的是大如车轮,刚刚升起的时候通红通红的,整个天宇如同白昼,特别是在秋天,月亮下薄如蝉翼的云层飘忽流动,宛如一颗明珠浮出白莲,璀璨夺目。就是小孩子对黑夜的那种恐惧,早都被良辰美景淡化须臾。月亮升起之后,到了天空逐渐变小,升入当空,金黄璀璨,碧海青天之间,一轮澄净的华灯明照寰宇。小时候,总是愿意在外面天地里躺着,让月光编织成的薄薄的轻纱盖在身上,看看深邃的天空,看一看北斗七星。或许是那时候,依偎在父亲肩膀上,看着那样的月亮,更觉得月亮下的生活,舒适安心。
月亮什么时候都有,但是总觉得秋天的月亮才够劲。秋天的月亮才能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人注意 ,特别是中秋的月,中秋是团圆的时候,月团圆人团圆,中秋不抬头看一看月亮,总觉得不完整也不踏实。小时候读不懂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许是比别的诗要长一些,或许是那时候老人总是会讲一些月亮上的兔仙,似懂非懂的听着老人讲,似懂非懂的自己去联想。小时候,月亮和月饼总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候,每到中秋节的时候,爷爷总会在院子里摆上一个桌子,在桌子上放好月饼,应该还有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记不清楚了。那时候还不是很记事,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更多的是觉得新鲜和好奇,还有一种发自人类最古远的最本质的敬意,和对仪式的尊敬和虔诚。现在随着老人不在了,仪式也没有了,久而久之仿佛从来都没有过一样,剩下的只有记忆中的残片,和那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的中秋,月饼真的是很重要的节日组成部分,那时候都不是去买月饼,都是自己家准备好各种原料,去加工点自己制作月饼。小时候记得家里最爱吃的就是五仁馅的月饼(到现在也是我的最爱),每次做月饼,母亲都会用擀面杖压白糖、擀花生碎、炒芝麻、用油拌面、然后炒面、、、当然还有其他工序,是在记不起来了,小时候这些事项参与的也很少,只是期待月饼回家时,捧着热乎乎的月饼,咬上第一口。那时候,做月饼是需要排队的,每家都需要做百八十块的月饼,月饼那时候也不光是中秋节的象征,更是一种快餐,干农活时,随时都可以食用并且携带方便,而且还抗饿的快餐。父母经常哈是早晨很早起来就去排队,可能天都要黑了才会用车拉着两箱月饼回来。然后用塑料袋密封,有的时候这些月饼可以保存到第二年春天。那时候的月饼特别好吃,香、酥、甜。这样的月饼,现在也只能是记忆中的事情了,而且是很遥远的记忆中的事情了。可能,那些美好的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将我们抛下,当我们察觉时,任凭你怎么去追赶,也再难触摸到丝毫。去年,中秋节我没有陪着父母,姐姐回家,我特意嘱咐她买几块月饼给爸妈带回去,我怕父母把中秋季得过且过了,后来回家听母亲说,她竟然自己又一次准备了那些原料,又找了个加工月饼的地方,做了几十块还有着当年味道的月饼。虽然自己制作的月饼要比蛋糕店里买的便宜得多,但是这其中的味道,又怎是那区区的价值所能衡量的。好些年没有在家里过中秋了,细细算来,也有四五年了,今年中秋节,提前请假匆匆的赶回家里,想到中秋,今年母亲已经无暇再去处理做月饼这样的琐事了,我跑到了蛋糕店里匆匆买了些父亲爱吃的五仁月饼。虽然是什么”精品五仁“、”特级五仁“,而且价格不菲,父亲依旧没有说月饼好吃,而我中秋节吃了一块,同样觉得这样的月饼总是缺少了一些类似于岁月积淀下来的那”醇厚“的味道。
又是一年中秋时,倒不是说矫情,年复一年的心境终归是不同了的。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去想和纠结那些有的没的那些琐事,而今年早已经无暇顾及那些所有的看来都没有用的琐事了。 一年也好、一辈子也好、或是几千年也好;一个人也好、一段时光也好,终归都湮灭在了历史的潮流中,在历史的推进中最终成为了历史,成为了历史中的匆匆过客。看着身边的人,渐行渐远,最后泪眼婆娑的目光已经恍惚,看着身边的事,就仿佛旧的照片,在岁月中逐渐褪色,最终都已经想不起来它最原始的模样。每个人都想紧握住生命中自觉重要的东西,沙漏记载着时间,沙漏可以倒流,可是时光却一去不返,又有谁能够把握住日夜疾行的时间。一个人,仿佛走在一条倒行的轨带上,两个人走在两条相向而行的轨带,相遇之后便彼此面对面的越行越远,即使挥舞着手臂,抓到的也只是眼前的一片空虚。
当经历过了许多,真正的知道,有些人和事,拼命的去挽留,同样是徒劳无功的。毕竟时间的单行线,不允许重新来过 。就好像我即使努力的吃到了母亲亲手做的月饼,却再也难看到当年母亲抚摸着我的头时年轻的面容,微微白发,些些皱纹早已经被岁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即使我在躺在父亲的胳膊上去看北斗七星,也再难回到当年那个宁静的夜晚重温第一次听父亲指明哪个是北斗七星,并告诉我北斗七星像勺子一样的童年时光。仿佛人总是喜欢怀念,这倒没有什么错,人总是希望把最美好的东西多留住,即使留不住,也希望在记忆中多回顾那些美好的时光。
提笔准备写文章的时候,已是深夜,那时月上中空,朗朗月明,父亲早已睡下。写到此时,明月早已不见,深厚的云层遮住刚才还澄清明月的月亮,仿佛从来就没有过月亮一样。夜更深了,天气更加冷了,将一件薄毯盖在了父亲身上,父亲仍在熟睡之中 ,望着窗外漆黑的秋夜,满腹话语更与何人说,都融进了夜色。看着黑夜,愈加的冷了,自己披上了一件衬衫,真道是:天凉好个秋!
2016中秋节深夜-次日凌晨
[img]http://b171.photo.store.qq.com/psb?/V12GEZas1zHfat/q5XxSv95.Pv*Z0TQ2qxQ2O3vu6Wrrs.1Wa4*Q6JVV.I!/b/dKsAAAAAAAAA&ek=1&kp=1&pt=0&bo=sgLOAQAAAAAFAFw!&t=6&su=063443185&tm=1493305200#sce=63-1-1&rf=v1_and_qz_7.1.1_288_bdyy_a-2-9[/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