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述前圣,不妄作,信守古训,愿我自比于老彭。”
孔子虽自谦“述而不作”,亦慨叹“弗乎!弗乎!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删定浪漫唯美的《诗》三百。
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成就史之鼻祖。
“孔子晚年喜易,序 《彖》、《系》、《象》、《说卦》、《文言》,韦编三绝(---《史记 孔子世家》),撰写了大量关于易理的著作。
《论语》是孔子思想之汇编。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什么我做不到的?”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道德之不修,学问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这种状况令我担忧啊。”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时,伸展自如,充满活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说:“呜呼!我真的老了。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五十四岁毅然出鲁,游说诸侯,怀抱为政以德的崇高理想,然而孔子亦叹息老冉冉其已至矣,当初的热情与执著正在慢慢地磨灭啊。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立志于道,据恃于德,依傍于仁,悠游于艺。”
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不有所教诲焉。”从语境来看,束脩应该不贵,就是普通馈赠之物,略表寸心。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困不启,不非不正。举一不能反三,则不必灌输了。”
孔子育人之道就是鼓励自由探索,不禁锢,不超越,呵护学习兴趣,尊重求知规律。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仁慈率真,精神自由,无拘无束。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跟你有这种旷达洒脱之气度啊。”
子路说:“您帅三军则与谁同征?”孔子说:“搏虎凌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须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思虑周密,有勇有谋者也。”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御马驾车,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追求精神的富足。”
7.13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慎重的是:告庙、开战、树敌。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没想到感悟音乐令我如此沉醉,衣带渐宽终不悔。”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说:“夫子会为卫君而一改往常吗?”子贡说:“好。吾将问之。”入见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抱怨吗?”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会为卫君而过也。”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粗食薄酒,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语言艺术真是令人惊为天人。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可能是六十岁以后才开始学易。亦可知孔子六十岁以后仍然活跃在诸侯大夫之间,为国家殚精竭虑。
7.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所常谈的《诗经》、《尚书》、《执礼》,都是文采斐然之书也。
弟子三千,有幸能聆听到孔子对诗书的感悟意会,真是人生之快,莫大的欢愉。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知如何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其为人也,发愤读书,废寝忘食,痴迷音乐以驱除忧愁,不知老之将至云云耳。”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六十三岁时,“自蔡如叶”,可能在这期间叶公问起孔子。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非生而知之者,好古,并且敏以求之者也。”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从来不谈怪力与乱神。
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励,孔子不愧为“天纵之圣”。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说:“上天赐德于我,桓魋其能如予何?”
《史记孔子世家》载,公元前495年至前493年间,孔子一行来到宋国,与弟子们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大家毫无防备,不知所措,弟子摧促老师速行也。孔子坦然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你们认为我是有所暗中行动,有所避忌吗?我没有什么可隐的,我从来没有单独行动而不与你们在一起的,这就是我孔丘也。”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所教科目是:文、行、忠、信。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可谓文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13.1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谆谆教导的是“文、行、忠、信”四德,而不是某项知识、技术。
孔子说过“吾不试故艺。”孔子还说“君子不器”。孔子言传身教的是品德、人格与自然散发的圣人的气韵与风度。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还没能见到过。得见品德高尚谓之君子者,就是有幸了。”孔子说:“善人,我还不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矣。目光短浅,妄自尊大,只见溪流,不见江海,就很难能有恒了,更不用说一世向善了。”
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钓鱼而不网鱼;不射宿巢之鸟。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生而知之者,我没有个有天赋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能识之,知之次等也。”
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人很难接近,互乡之童子得见孔子,门人不解,孔子说:“接受其进步,不计其前恶也,这有什么过分的吗?人修己以行,接受其进步,不抱有成见也。”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很远吗?只要自己想做,就能做到仁。”
7.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退,招巫马期而请进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叫做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失,人必知之。”
鲁昭公,公元前541年—前510年在位,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孔鲤出生时,鲁昭公以鲤鱼相赠以道贺,孔子深感荣幸,故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
陈司败认为鲁昭公娶于同姓吴国,违背同姓不婚之礼。用这个问题刁难孔子,同时陈司败也犯了忌讳了。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与人一起唱歌,有善歌者,必使从头再唱而后学之。
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爱美之心,没有哪一方面我不如人的,躬行君子则我还没能做到。”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也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或慕圣与仁,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若圣若仁也已矣。”公西华说:“正唯弟子学不了的。”
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袛’。”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重病,子路请祷告,孔子说:“有这一说吗?”子路回答说:“有之。《诔》曰‘祷告于天神地祗保佑你。”孔子说:“丘之祷久矣。我早在祷告了,无愧于内心,无愧于天地。”
7.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富则不逊,俭则固步,与其不逊也,宁固。”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无争,坦坦荡荡,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小人戚戚,争长争短,所以总是恐惧忧虑,以致大错铸成。”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眉目温和而不怒自威,威仪慑人而不猛进,恭敬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