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善恶

原文:【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

明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

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明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泪作礼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

祖曰:“我今为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

明云:“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祖云:“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释文:

六祖得衣钵离开黄梅之后,有很多人要追赶抢夺。有一个叫惠明的,未出家前是个将军,有武功,跑得比别人快,他第一个追上六祖。这时六祖想:“我这衣钵是表法信的——就是表示得了心法的物证,哪可用武力抢呢?”于是六祖把衣钵摆在大石上,自己隐在草莽中,看你怎么处理。惠明追到,见衣钵放在石上,心想:“这下衣钵随手可得,祖师的宝座归我们了。”哪知用手一拿,却拿不动。为什么拿不动呢?关于这点众说纷纭。有人说,衣钵是传法的信物,惠明没有得法,护法神不许,所以拿不动。又有人说,不是这样,惠明也知道衣钵是传法的,不能用武力抢,自己还没有得法,纵然用武力抢来了,不过虚有其表,而且是恶行,内心有愧,就再也拿不动了。说法虽有不同,但归根结底“法信”是不可用武力抢夺的。所以惠明悔悟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于是六祖大师出来对惠明说:你为法来,我为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你好的也不想、坏的也不想。我们的思想都不过在善、恶、美、丑这两方面转,离开这两方面妄念就不行了。所以六祖说:你好的既不想,坏的也不要想。就是叫他不要动念头。这样,惠明良久——心念一动也不动了——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六祖指示他道:“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一念不生时,那了了分明的灵知是什么?不是你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一点,大家当下可试验。一念不生时,就是前念已断,后念未起时,是不是像木头石头一样没知觉?显然不是。一念不生时,心是了了分明的。比如大家在这房间里面,一念不生,心无所住,样样东西都在各人视线之内,清清楚楚如镜照物,了无分别。假如心有所住呢?这是什么?是伞啊!更进而想是尼龙伞还是自动伞?心念一起,有所住着,只见此物,别的东西就不见了。当心无所住,空空荡荡,一切都看见,而一切又似乎没看见的时候,这像镜子一样朗照无住的是谁?用功人就在这关键时刻,回光一鉴,猛着精彩,就豁开正眼了。所以六祖指示惠明:你在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那朗照无住的是谁?这就等于告诉他,那了无分别的神光就是你本来面目啊!因为此时除此之外,无有别物,所以惠明当下悟去。禅宗就这样直截了当。在各大宗派中,禅宗独称宗下,以其快捷简便非余宗所能企及。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颂曰】

描不成兮画不就,赞不及兮休生受,本来面目没处藏,世界坏时渠不朽。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香积堂心石摘录《六祖坛经》经典造境旨趣存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属性注入介绍1 创建对象时候,向类里面属性设置值。2 Java设置属性的三种方法(1) 使用set方法注入 (...
    常威爆打来福阅读 637评论 0 2
  • 场(念长,去声)是河南话当中打谷场的意思,语言大师侯宝林说河南方言最为简练,此话不假,仅仅是外地的三分之一就表达出...
    北维35阅读 1,159评论 0 0
  • 第一天 我是和王王两个人走的,没有跟团走,所以这个时间就是我们自己的了,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了两天的常州之旅...
    爱上灰胖胖的喵阅读 491评论 0 2
  • 我姥姥家有一个陶气的妹妹,叫杨桃桃,它非常可爱,有时也特别坏,有一次,姥姥在做饭,它在学步车里玩,姥姥不一会去拿菜...
    郭筱然阅读 2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