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自己也是个论文小白,幸运的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论文的乐趣。有人可能会问,写论文如此枯燥的事情会有什么乐趣呢?其实不然,下面分享几点我在写论文过程中的几点感想吧!
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只有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目的地,才能够顺利抵达终点。无论引言、论证还是结论部分,都需要有极强的“目的性”,如此以来,才能够行者无疆,不至于迷失道所。我们所言每句话、每个字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如何变化各种不同角度、方位,把这件事说圆满了,说明白了,那么这篇文章的科学性也就能体现出来了,除了一些奇技淫巧外,真诚的“讲故事”,把你的“目的”说给读者,这才是最关键。(Ps:明确的研究方向=好的题目=好的小标题,这一点请自行领悟)
作图一定要专业又漂亮:我曾非常佩服业内一名资历深、学识渊的大专家,他讲的PPT总是能让人赏心又悦目,为什么呢?因为每张片子上专业图片做的都非常漂亮。不仅所有数字、符合统一用“Times New Roman”格式字体,所有色彩搭配均用低饱和度的颜色,或者是莫兰迪色系,细节处理非常棒,行间距、文字、图片搭配的让人非常舒服。我的老师告诉我,这位大佬经常因为一张图片就会做一宿,直到满意为止。正是这句话,带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什么是科学?科学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如果没有,那么坚持一件事情把他做到极致,那么我想你一定迈进了科学的大门。
清晰的逻辑思维:科技论文最大的含金量除了繁杂的数理计算过程外,最具代表性的就属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了。一环紧扣一环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都会给你的文章加分。这一点,也是专业能力的最好解读和应证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因为这里篇幅小就忽视了它,是有点手懒而已。
结论精简、深刻:为什么有的人话不多,但总是很有震慑力?因为他们总是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关键,文章也同样如此。精简、深刻的结论能够让人豁然明朗,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但是零碎的、无关痛痒的、迂回婉转的于科技工作者们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而时间于他们来讲是最为宝贵的,因此,如果一个结论他们用预期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时间阅读完,他们会对这篇论文的好感提升30%,如果读完结论,让他们有所获,有所得,那么他们的好感度会再增加一个倍数。问题来了,精简可以反复修正、习得,深刻呢?这就考验个人的专业素养了。有句话叫做“无积累,不深刻”,小打小闹不足以让个人业务水平提升多块,唯有时间的堆积和量的积累,个人的认识才会由一点点成长起来,过程虽辛,但前景茂然。
最后,祝愿各位在论文路上,总能看见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