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份之旅

科普:里份,是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武汉市近代最早的里份,起源于汉口开埠后的19世纪末。由于汉口在近代发展最为迅速,里份的分布以汉口最为集中,建筑成就、价值也最高。

离开光谷商圈走进汉口里份区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武汉的地道生活。

走进大门,不过两层高的联排建筑,中间一条主街,其余各式排列形成了长长窄窄的小巷。若是夜晚走入其中,影子在昏黄的吊灯前拉得很长,这让我想起了上海弄堂。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里份大都近百年历史,因此武汉的往事在这里也能寻回几分。斑驳的红漆窗柩、破旧的铁皮信箱、过往的年迈老人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厚重感。

走在主街上,一眼差不多能望到头。主街两边的家户门前堆着小盆绿植,花花草草,十分养人。偶有小树小草从房顶、墙上冒出,人们似乎并不在意,任其生长,倒添了些许意境。主街不宽,仅仅单车道而已,加之横贯南北,因此要想走出里份,主街是必经之路,这或许也是人们热衷装饰的原因。由于鲜有阳台,而阳光又独宠主街一方,人们便在主街拉上绳索晾衣晒被。慢慢地,有植物偷偷顺着墙壁爬上绳索想争夺一缕阳光,但毕竟长势还不太疯狂,人类毫无察觉,就这样,人类和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一方里份中。

“一线天”的下面,是幽深的小巷。小巷里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所有生活情境都在这里暗自发生。我时常会想:住在里份的都是什么人?打扮精致的女士锁掉手工店骑着小电车离去,穿着睡衣的大叔坐在门前大鱼缸旁的沙发上和好友喝茶聊天,也有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独自在树下休息,窗前的大人大声地指导孩子练习英语单词,头上的阁楼里传出悠扬琴声……一切毫无波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拐进小巷,是满墙的涂鸦,盎然童趣在灰白的墙面上展现出来。顺着小巷往前,墙边的木槽里摆了满满的清酒瓶,转弯,蓝色漆墙的对面,走出铁门,是一座隐蔽的阁楼,挂着“無事”的木牌,实际上是喝茶赏花的记忆博物馆。前面不远处的阳光下,储物室的门顶嵌着白色的鹿头,转头又是另一个里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小巷里乱撞,并没有撞到什么人。时已深秋,除了和里份年龄相当的常住老人和零零散散的好奇的路人外,还有一群灰鸽子。它们在滴水的管道上一声不吭,凝望着远方。

在打卡点泰兴里,它更像是是商业城市中的一块花圃。两边西式洋楼的庭院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它们枝藤茂盛,爬上阳台,攀上房顶,伸出院墙,野心勃勃,秋天也挡不住它们的脚步。一个庭院一个世界,塔罗馆、杂货铺、猫咖,主人似乎也不太在意生意惨淡,自顾自和朋友在厅堂里喝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过数十个里份,命运大不相同。尚有人居的里份还留有一丝烟火气,来来往往互相打个招呼;地段好的名气大的则改造成网红里份,独自成景;大都没什么住客的,日渐颓败,小黑板上还残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字迹,人的时间停止在这里,自然的时间兀自流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查过资料,关于里份的命运:不符合现代环境的东西理应被淘汰。

想起探访途中遇到的一位八旬老人,年轻时走南闯北,后又参加朝鲜战争,最终定居在老里份。人对物是会产生感情的,即便它没有生命,不会言语,人的精神寄托在上,它便有了灵魂,如此而已。

这也正应了里份保护协会一位老师的话:要保护里份,首先要尊重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出里份,又是一片繁华,在这重重包围圈之下,不知道这方宁静还能坚持多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 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
    我爱更纱阅读 152评论 0 0
  • 1. 偶然机会,读到美国记者索尼娅•纳扎里奥的纪实文学作品——《被天堂遗忘的孩子》。 书的主角恩里克是一个17岁的...
    知澜阅读 631评论 0 5
  • 文/微风不老 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张爱玲的文字,简直惊为天人。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夷,温柔富贵中的凄清哀婉,她...
    山河九鼎阅读 691评论 2 3
  • 九月初七,站在高楼上,隔窗而望,西南的天空云蒸霞蔚,日月同辉,蔚为壮观。 夕阳西下,而弯刀似的月亮已迫不及待的...
    湛然花开66阅读 213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