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吕白在新书《爆款小红书》开头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他的一位学员致力于成为一名小红书博主,依托专业背景、精心策划选题、输出大量干货,自以为笔记必成爆款、然而实际阅读者却寥寥无几。
学员向吕白咨询时,他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做小红书最大的禁忌就是自我陶醉,而不自知。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其实所有的内容创作都是如此:只有真正的懂得怎样才算自我陶醉,同时避免自我陶醉,才有可能写出爆款文章。
01 自嗨文与爆款文有何区别?
2015年,一个名为“李叫兽”的营销公众号横空出世,他的文章《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火爆朋友圈,阅读量分分钟突破10W+。
在这篇文章中,李叫兽以“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这句话为例,给出两种文案让用户评判:
X型文案:乐享生活,畅意人生。
Y型文案:你写PPT(幻灯片)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在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两篇文案高下立见,爆款文案的语言可能并不华丽,但通过简单描述用户心中的场景,就迸发出直击人心的力量。
李叫兽在文章的结语告诉我们:有些人写文章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章是感动用户。要想跨过这道鸿沟,就要拥有“用户思维”。
02 什么是“用户思维”?
究竟什么是“用户思维”呢?《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给出一个观点:用户并不关心产品本身有多棒,而是关心使用产品后自己有多棒。
这里不得不提到将“用户思维”应用到极致的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
众所周知,雷军早年是手机发烧友,他拥有多部手机,经常将对手机的意见建议写下来,发给他熟识的诺基亚高管。高管很诚实地告诉他:我看了你的建议,但是我没法改。
雷军听完非常失望,同时又从中嗅到机会:他要做一个一切从用户出发,有用户体验用户思维的手机,于是做成了现在大受欢迎的小米手机。
只有让用户感觉有价值、有参与、有共鸣的产品,才是具有“用户思维”的好产品。
那具体到写作领域来看,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产品,产品设计同样要遵循“用户思维”。
03 如何将“用户思维”应用至写作?
爆款文章的创作者,都是拥有“用户思维”的优秀产品经理。他们可能不懂语言学、修辞学,但是一定深谙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他们的文章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观点有深度,让用户有获得感。
写文章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强调要用平实的表达方式来阐述独到的观点,为读者提供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在阐述“高铁新城建设为什么会失败?”这一主题时,有别于多数人“城市规划不合理”的观点,经济学家汪丁丁在博文里指出:“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导致高铁新城注定是一座空城。”
这种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自然在当时引起轰动,迅速成为走红全网的爆文。
二是表达有精度,让用户有参与感。
比如,现如今很多人写亲子类文章,用文字记录孩子成长,写孩子哭了笑了爬了坐了,普天之下无人不知、毫无新鲜,除了至亲好友无人在意。
但是,在一期《爸爸去哪儿》中,导演特地给一个场景一段特写:王诗龄望着墙角的蜂窝煤,问爸爸“这是藕吗?”
寥寥数语,挖掘出未当父母之人难以想象编造的细节,让已为父母之人深深触动,想起自己孩子生活中那份灵动与童真,不禁莞尔一笑、品味良久。
三是情绪有力度,让用户有认同感。
比如,大多数人表达“情绪崩溃了”的时候,总是写道“眼泪止不住往下流”,语言简洁、敷衍了事,很难让人引起共鸣。
而有些人的描写就更加细致:“那些敲不出文字的日子,我常常半夜跑到阳台上偷哭,哭累了回来继续对着电脑发呆,撑不住了再去阳台上哭,心狂跳,手抖着再敲几个字,再哭喊、尖叫,如此往复。”
这段描写极富画面感,让人不禁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崩溃与绝望。相较于被逻辑说服,人其实更容易被情绪所感染。
04 写在最后
奥美创始人奥格威曾说:“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的引人入胜。”
70年前的声音,换个说法,放在今天仍然会成为微信公众号的10W+。
他已经告诉了我们爆款的秘密:只有真的明白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讲事实,才能打动人心、创造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