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0载,已习惯于新闻的思维模式,更能有助于敏锐地关注和热爱生活。他像亲密战友,更像良师益友,已融入生命,密不可分。得益于十余年摄影的执着爱好,让我能用艺术的眼光重新认识和思考新闻摄影。艺术就必须是“独一份”,必须是历尽千辛而得,必须凝聚人性的本质和传承,使新闻摄影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内涵。
一、独立思考出精品。美贮存于人的内心,决不因时空的更替转移而变化。艺术的眼光就不能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观察角度,在独立思考中创作精品。一是独特的选题角度。“四季歌”常唱常新。作为地处县级市的基层一线报道员,若想在中央级媒体刊稿,难度可想而知。唱“四季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群体,似乎没有任何上稿的可能,但只要学会变换选题角度,融入艺术的方式,给编辑老师全新的选题认识,刊发稿件并非幻想。从地域特色和题材性质等方面,找准“四季歌”与边检工作的结合点,比如禁毒宣传日、法制宣传日、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纪念日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缩小宣传主体的范围,并能用好驻地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纪念馆以及院校、禁毒宣传基地等资源,同时还需在法制宣传、共庆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对象上寻求独特性,让法制宣传和庆祝节日对准外籍船员、码头工人等特殊群体,并以开展互动性活动为载体,追求新闻的独特性。二是独特的创作视角。好的题材更需好的创作视角,用艺术的眼光诠释新闻摄影,独特的视觉冲击使新闻摄影焕发新的生命。稿件刊发不了,重在不会因地制宜谋求创新。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新闻摄影同样如此。追求新闻摄影独特的光影,使自己的作品有别于他人的新闻摄影创作。总有人会有如此的顾虑,光影追求多了,或许就偏离了新闻摄影的纪实性、新闻性。这是一种误解,只要是真实的新闻记录,加之光影的点缀,这样的新闻摄影作品才有生命,才能与新闻摄影中的“摄影”二字相符。另外就是摄影角度,“不走寻常路”是摄影的艺术追求,更是提高新闻摄影用稿率的法宝。艺术手法的运用媒介很多,可以借助于地上一个水塘倒影、一个点题前景、蹲下、爬高变换拍摄视角等等,图片立马焕发出新的生机。我站监护中队年年三八节与驻地码头公司共建,员工为官兵洗衣服的传统坚持了15年,可一直没人知道。变换角度、设定前景等等方法用上,稿件一下在多个媒体整版刊发。三是独特的主题策划。老题材也能唱新篇。新闻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有拥有一双新闻眼,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特别是边检工作一线官兵,他们是出新闻的源泉。可每天枯燥单一的工作,让他们失去了发现新闻的动力,仅仅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熟不知对外宣传的重要,它可以威慑口岸企图违法违规的人员,减少发案率;更可以展示我们边检官兵国门卫士风采,赢得社会认可和支持。正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线官兵甚至在发生急难救助、重大勤务等活动时,他们总会觉得是老题材、本职工作,从而忘记了新闻宣传。另外,还有一些每天都在发生习以为常的工作,他们就更容易疏忽。在创作的《萍聚》新闻报道中,就来源于每天发生,为船员家属提供爱心服务车的事情。选定一个主体,跟踪报道,挖掘出每一个感人瞬间和细节,平淡无奇的新闻立马有了血和肉,在《新华日报》等媒体整版刊发。只要耐心钻研,擅于策划,新闻就会充满感染力。
二、身临其境出真品。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的洗礼,但走进拍摄主体出真品的核心理念未曾改变。只有将镜头贴近拍摄主体,用心去揣摩拍摄主体内心,真正与拍摄主体融为一体,默默记录他们的点滴,这样的新闻作品才会有生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一是贴近拍摄主体。将镜头对准拍摄主体时,近些,再近些是出真品的关键。在新闻摄影创作过程中,部分人也考虑到了摄影的用光、构图等技巧,但或许是因为现场条件和摄影器材的限制,不能靠近被拍摄的主体,不能精益求精,图省事草草拍摄完成任务。这样肯定吸引不了编辑老师的眼光,用稿率必然不高。正确的做法就是要时刻拥有摄影“发烧友”的热情,克服现场条件,将自己的镜头离被摄主体近些,以广角记录下新闻瞬间,给编辑老师和读者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为此,我爬过高梯、趟过小河、钻过船舱等等,用辛勤的汗水记录下不一样的瞬间,更记录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二是走进拍摄内心。新闻摄影的创作一定要用心。创作中,跟被摄主体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是出精品的关键。一组新闻摄影作品能否打动编辑老师和读者,就看是否能首先感动自己,然而要想感动自己,与被摄主体交心是条捷径。在日常新闻宣传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新闻报道员不能深入基层,坐着想新闻、拍摄摆新闻的现象,这样的做法绝对不可取,也与新闻的主旨相悖。要甘心吃苦,用真心和真情感受和体验被摄主体的工作和生活,站在被摄主体的角度理解发生的事情。这样既可以避免被摄主体对镜头的敏感,更能捕捉到一些精彩、感人瞬间,使画面真实自然。我之前拍摄过一组入警大学生的新闻图片。为拍摄这组照片,我提前一个星期与被摄主体工作生活在一起,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在他身边做一个默默记录者。明月下哨亭旁坚守的岗位、执勤路上孤独的背影、训练时挥汗如雨的场景、与战友做游戏时的笑声、考核时拼搏坚毅的眼神等等,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真实感人,用心地灌溉使它在多家媒体整版刊发。三是跟进拍摄现场。新闻摄影工作是个体力活,只有不断地走出去,发现的新闻才真实。学会用摄影讲故事,这是新闻摄影的核心理念。在日常新闻摄影工作中,大多停留在找准一个瞬间,配上文字说明就算完成任务。可要想真正用心做好这份工作,这些远远不够,要善于挖掘、总结新闻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思想,拓展新闻宣传深刻内涵。在创作《台胞船长返乡记》的专题摄影报道中,抓住这样一个敏感题材,与台胞船长一起返乡。这样的报道媒体最终刊发的一般会是一张返乡后与亲人团聚的场景。如果心存这样的想法,这么好的题材就会浪费掉。摈弃为发稿而创作的思想,做一个新闻记录人,学会将每一个细节和瞬间记录下来,使新闻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最终稿件在众多媒体整版刊发,更是作为张家港市新闻届唯一代表获得江苏省新闻摄影大赛铜奖和苏州市第十四届新闻奖优秀奖。
三、聚焦人性出藏品。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之初并无善恶之分,性本善只是人们的美好祝愿。新闻摄影工作者作为记录人性善恶、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一个群体,从深层次领会和理解人性,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事关重要。一个没有人性感悟的新闻摄影者不会拍出值得典藏、流传的精品佳作。一是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人性的变化核心体现在社会的发展变迁。新闻摄影在记录社会发展变迁时,其实就是在关注人性。好些摄影“发烧友”喜欢扎堆摄影,人云亦云,记录祖国大好河山和边疆贫困人群,可这样的题材你拍再多次也抵不过当地摄影工作者,因为你没有实地的感悟和体会。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坚决要杜绝这种念头,多记录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社会的发展变化,拍出自己的个性和想法。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将镜头大多集中在口岸和码头。沉下心来,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拍、有记录意义的画面和故事。从荒芜的芦苇滩到塔吊林立的码头、从靠泊的几千吨货船到几万吨外轮、从粗广型人工搬运到集约型机械运输等等,每一个画面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凝聚着人文的发展,是人性变化的一种外在体现。二是聚焦社会弱势群体。冠以新闻工作者的美名,就必须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要敢于和善于将镜头对准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媒体舆论的力量,为他们谋利,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福利。曾有段时间,我将镜头对准了靠天、靠长江吃饭30余年的渔民。跟随他们到长江上捕鱼,聆听他们因环境污染捕鱼行业面临的困境,一个个画面记录着他们的艰辛与无奈,稿件最终在《中国渔业报》头版组图刊载。这样的报道并不是自己的工作范畴,也不管这样的报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不断为之呐喊呼吁是职责。也许哪天因一篇报道解决了一群人的生计问题,这是对新闻报道者最大的褒奖。三是探索摄影人文内涵。摄影需要悟性,新闻摄影就更需要悟性。新闻摄影必须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精气神,围绕人文内涵,不断加强对摄影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使创作的新闻摄影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日常新闻摄影创作中,借助晶莹露滴的倒影、布满水滴的玻璃、漫天飞舞的泡泡等等,在不影响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础上,使创作的新闻摄影作品更加富有灵性和艺术性,充满人文情怀,这不为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探索。新闻摄影之路虽满是艰辛,可它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温暖了我们的内心、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让我们在这条追梦的路上不断地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