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国庆假期,中午带孩子到马道街买裤子,中途遇到一个乞丐在乞讨,我们在他碗里放了一元钱。
又想起去年冬天到哈尔滨旅游,还没走到住宿的旅店,就遇到一个乞丐在寒冷的冬夜里乞讨,我们鼓励孩子将几元钱递给了他。
......
每次给的钱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份心意和表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能耳濡目染地培养出一颗“善心”。
可能会有人说现在骗子多,乞丐都是职业化发展,比我们还有钱。但是,其中也的确有生活有困难的人。
我们很难分辨清楚。但是,每当我们看到乞丐在收到这不多的几元钱时露出感激的表情或者说声“谢谢”时,我们就感觉“值了”。
这个“值了”当然是在培养孩子“善心”方面。作为孩子,分辨不清乞丐的真或假。那么,我们就不妨“宁可信其是”。况且,捐助的数量也不多,就算是假乞丐,我们又能有什么损失呢?而孩子会在一次次的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一些道理,使“身在福中”的孩子认识到还有很多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体,认识到社会的另一面。
记得今年暑假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在一个小岛上遇到一个衣裳不整、腿脚不变的老人坐着一个破烂的小车兜售晒干的海马标本。当时玩兴正浓,没太在意而没去买。后来听同行人说,这位老人不接收别人白给的钱,执意出售手中的海马标本用自己的劳动挣钱。忽然后悔没及时鼓励孩子将老人手中的海马标本买下来。如果当时这么做了,对于孩子来说,将是一次多么好的人生经历啊!
我们认为,在孩子这个年龄,对“善心”的培养比辨别“真假乞丐”更为重要。至于辨别“真假乞丐”的能力,我们相信等他长大成人经过阅历的磨练后终会具备。
如果遇到乞丐乞讨,您会让孩子给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