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二)
2016-05-26廖师 廖师课堂
4:36月满西楼——李清照来自廖师课堂
李清照是山东历城人,也就是现在的济南省城。其父是苏轼门下的“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他官至礼部员外郎,为人“耿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人耿快直爽,性情乖张,性格倔强,是直性子人。
他藏书丰盛,善属文,工于词章。他经常批评时政,讽刺当朝,尤其写了《洛阳名园记》,详细扫绘了西京洛阳十九处名园,其奢侈繁华,其雍容华贵,乃世间少有,其中占地二、三百亩的,只是小小普通园子。此文矛头直指宰相蔡京和宋徽宗。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大声疾呼:“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矣!”.
后来金人杀来,宋微宗、宋钦宗二圣被俘,皇后公主宫女二千人也被押回北方,充为官妓。史称“靖康之耻”,而此仇至到现在汉人还没有报(南京大屠杀之耻同样未报)。同样,西都洛阳的那些名园也被金人洗劫一空,盛世名园被烧成一片灰烬!真是应验了李格非的预言。而幼年李清照跟随当礼部员外郎的父亲四处游走,她到过京城开封,到过西京洛阳,见识了各种人物,见证了都市繁华,长了不少阅历。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号称“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精通,特别有文化修养,善诗词赋。幼年李清照在衣食无忧、富裕、宽松,充满书香的门第内大家闺秀般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自小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很小就能背诵经典诗文,能写诗填词,能读万卷书。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古人,他们到底是怎样学习的?怎样废寝忘食的?又是怎样“头悬樑,锥刺股”的?记得我七岁上小学了还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一天到晚只晓得玩泥巴,家里也没什么书可读,与“照照”相比,犹如“太阳与星星”一般,自愧不如啊!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她家当官、有钱,我家平民、贫穷;又比如她父母皆为文化人,我父母小学、初中毕业,文化不高。想到此,我得出结论:幼年的良好家风家教是人一生所取得成功的基石。苏东坡父母皆为文化人,家中藏书万卷;杜甫从小受到奶妈的教育读万卷书;李白七岁读遍国学、白居易从小也酷爱学习,家中自有书屋,藏书过万;李清照也莫不如此!在此建议为了你的儿女,多买点书、多收藏些书,从小让你的儿女在书中摸爬滚打,从小闻遍书中香味,从小学习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这样,也许今后会多出几个李白、杜甫、李清照。
李清照渐渐长大,成为二八妙龄少女,大家闺秀,聪明伶例。从少女到少妇,她渡过了许多幸福日子。一次,与家人友人去济南溪亭游玩,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七十二泉天下知,还有西北方的千佛涯。而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必须游历的地方,比如杜甫在此游历过当时的历下亭,在此还追随过北海太守大书法家唐朝名士李邕。诗圣有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仕多。”
历下亭
而溪亭,是济南著名的名泉之一。李清照与家人友人尽情玩耍,一直玩到黄昏,到了夕阳西下时才兴尽而归。哪知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少女李清照面色潮红思绪万千,随手写了一首小令:《如梦令》:
“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充满了少女的情怀,充满了生活的意趣,吸引了无数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想往,一不小心,李清照就名噪当时,这首小令也就流传千古了。济南的读书人,特别时闺中名媛,大户人家女儿,除受父母文人影响外,大都还受李清照的影响:她们也喜欢诗词歌赋,也喜欢杜甫、李邕,晋唐宋诗人也都尽收眼底。而这些贵族中的贵族,少女中的少女显然与众不同,而这些上流社会的少女,又有几个能出李清照之右?其修养甚好,却于青灯黄卷诗词中透露出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可爱,真叫人爱不释手。请看小令《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己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好个上元观灯,上巳斗草;好个柳生绵;好个湿秋千。这种画面多吸引人,多么令人陶醉!我们仿佛看见少女们漫妙的身姿,观灯的欢笑,斗草的打闹,以及少女们荡漾秋千的身影;还仿佛看见少女们闺房学习,读书窗前回廊间的古朴生活。又见《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梦魂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清照开始喝酒了,她向李太白看齐,有酒才能有诗情,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小令《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时的李清照,生活是幸福美满的,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少女般的充满浪漫和诗情画意的生活,然而,这种浪漫的生活终将被打破,那么,又有什么事降落在李清照身上?她又会发生什么变故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