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生死的认识并不多的年纪,总觉得“死”意味着恐怖的事情发生,还总能联想到可怕的“鬼神”,一次陪妈妈去医院探病期间,突然听到隔壁病房撕心裂肺的哭喊,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所谓悲痛惋惜,只知道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恐惧,现在依然清楚记得当时因为害怕,用尽全力跑出医院的场景。从那以后,“医院”二字对我来说是噩梦,并竭尽全力的拒绝踏入它的大门。
时间以每天24小时为长度单位,极其精确公平的分配给每个人,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行走在时间轴上,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们所爱的亲人也在一天天老去。多年后的某一天,奶奶中风住院了,再次踏进医院,并不是因为恐惧减弱,而仅仅是因为你爱的人在那。
17年2月,妈妈的视线里突然出现重影,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症状加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出行。从检查、确诊、治疗、手术、出院,整整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妈妈隔壁病床一共来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退休的大学教授,在他安慰妈妈不用害怕手术,睡一觉就好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癌变扩散严重,可能时日不长;一个是来进行第三次化疗的回族中年妇女,“呕吐、掉发、疼痛”化疗过程的苦痛让她说出“放弃接下来的治疗”这样心酸又无奈的话;一个是肺癌晚期,只能靠打针暂时缓解病痛的城中村中老年男人,深沉寡言是我对他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在他外孙来探病那天彻底打破;还有一个是确定手术日期后,又被通知不能手术,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小餐馆的中年男人,出院后,便把希望寄托到各种偏方和中草药上;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最后却被冠上了一个相同身份—癌症患者。他们现在还好吗?
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看到医院大厅每天的“人满为患”、住院楼各科室密密麻麻的手术日程安排。我的担忧、紧张,也从妈妈手术前,家属签字,被告知手术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那天开始,而后在手术那天达到顶峰,整整四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整个等候厅充盈着我的祷告,就在那天我对“医院墙壁比教堂听过更多祷告”这句话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
最后手术顺利,肿瘤良性。然而,开胸手术术后伴随着难愈的疼痛,在这样漫长的恢复期里妈妈崩溃过三次,而我连把妈妈从床上抱起来的力气都没有,除了陪伴、鼓励,我什么都做不了。接下来在每一个有机会许愿的日子里,第一个愿望一定是:“希望妈妈,一定要好起来”,万分感恩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现在要是问我还怕不怕医院,答案是肯定的,但原因已然不同于小时候对于血腥场景、“鬼神”幻想的恐惧,而源于对生命的珍惜和健康的渴望,让我害怕踏入这个充满疾病哀痛的地方。
人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倒不是因为时间在发挥它神奇的功效,而是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令人措手不及却也无法逃避的“难题”,在此之前,你对正确答案一无所知,于是你开始忧虑、畏惧、甚至想要放弃,但终会在尝试了多种解题方法后,发现积极乐观、坚强勇敢或许是对抗“难题”,最有效的万能模版,你便筑起“铜墙铁壁”以抵御“外侵”。而世间美好总是多于险阻,望卸下铠甲后的你依然能做个有“温度”的人儿。愿你拥有对抗一切苦难的坚韧,也有给予温柔美好的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