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让人类对于周遭生态系统的依赖大减,结果就是人类开始砍伐森林、抽干沼泽、筑坝挡河、水漫平原,再铺上总长数万公里的铁路,并兴建摩天大都会。
在我们的未来很可能坐拥各种新原料和新能源,但同时摧毁了剩下的自然栖地,让大多数其他物种走向灭亡。
很多人称这是“自然的毁灭”。然而,这并不是“毁灭”,而只是“改变”,因为自然是无法被“毁灭”的。
虽然我们已经越来越不受自然的摆布,但却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
# 全新的时间概念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将过去传统农业社会的时间节奏替换成工业社会一致而且精确的时间概念。
传统农业看的是自然的时间周期、有机的生长情况。
与中世纪农民和鞋匠相比,现代工业对太阳或季节可说是完全不在乎,更重视的是要追求精确和一致。因为如果某个生产线的工人睡过了头,那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每个人都得严格遵守确切、共同的时间表。
工业革命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的概念,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所有人类活动当中,比如交通运输。
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
这个小小的出发点后来发展出全球性的时刻表网络,全球同步的误差不到一秒。
而在广播媒体上场之后(先是电台,后来则是电视),一方面人类进入了时刻表的世界,一方面广播媒体更成了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
为了让时刻表这套网络能够运作顺畅,人们开始四处都能见到价格便宜但运行精准的携带式时钟。
除了采用工业化的时间概念,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
# 民族主义兴起
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社群。
然而,生活在家庭和社群的怀抱里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家庭和社群对成员的压迫绝不下于现代国家和市场,这些家庭和社群内部常常充满紧张和暴力,而且成员别无选择。
工业革命的兴起让市场取得强大的新力量,让国家有了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更让政府有了一大批办事人员、教师、警察和社工可供差遣。
就在这时,市场和国家开始发现传统的家庭和社群就像路上的绊脚石,强烈抗拒外来的干预。
随着时间流逝,国家和市场的权力不断扩大,同时也在不断削弱家庭和社群对成员的紧密连接。
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现代家庭可以满足人类最亲密的需求,这是目前国家和市场无法提供的。
所以只要社群的情感功能还没有完全被取代,就不会从现代世界消失。
市场和国家也在塑造这些情感面,靠的就是塑造“想象的社群”,纳入的人数可能达到数百万之巨,而且是专为国家或商业需求量身打造。想象的社群,指的是虽然成员并不真正认识彼此,却想象大家都是同一伙的。
目前现代所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
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可说是夙夜匪懈,努力说服我们自己和其他数百万人是一伙的,认为我们有共同的过去、共同的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
民族主义认为自己的形成是自然而然、天长地久,由这片祖国土地和人民的鲜血紧密结合而成。
虽然只是想象,但民族主义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安全。
纵观历史,大多数的暴力事件是出于家庭之间或社群之间的仇恨,国家制度的制定导致暴力发生率直线下降。所以我们晚上入眠时都不用担心附近的部落会不会包围自己的村庄,来场全村大屠杀。
虽然我们还是会看到有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残害自己的公民,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控制的法院和警力仍然是提升全球的安全水平。
# 和平的良性循环
和平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战争减少。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战争的成本大幅上升。
如果说有个最高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把奖颁给奥本海默,因为有了核武器之后,超级大国之间如果再开战,无异等于集体自杀。因此,想要武力征服全球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其次,正因为战争的成本飙升,也就代表其利润下降。到了今天,财富的形式变成了人力资本、科技知识,以及像是银行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想要抢夺或是占领都相当困难。
同时,战争已经不再那么有利可图,但和平却成了一笔越来越划算的生意。到了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外贸和投资变得至关重要,和平可以说也开始有了特殊的红利。
最后一点,在于全球政治文化也有了结构性的大变动。在我们这个时代史上首次由爱好和平的精英分子领导,这些政治家、商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确实相信战争是一种邪恶,而且也相信战争能够避免。
所以,有了这4大因素形成的良性循环:核子末日的威胁促进了和平主义;和平主义大行其道,于是战争退散、贸易兴旺;贸易成长,也就让和平的利润更高,而战争的成本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