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居然感冒了,心里慌得一批,赶紧翻箱倒柜的抓出感冒药来吃。好在下午就好了,谁知又开始头痛了,心想也没力气做别的,近期正想着读《富兰克林自传》,睡前得空,就躺在床上看了起来。一口气读了一半,心里感慨颇多,决心第二天要写一些笔记和感受。
于是今早就打开电脑整理,读完前半本《富兰克林》的心得体会。
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他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到优秀。这也为后来他成功的机遇奠定了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学习印刷工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熟练的能力使他在哪里都能找到适合的工作,甚至于在一些时候,他的优秀使得别人都争着需要他,尽管他自己也没有煞费苦心的经营或宣传,但自然而然的,他便成了稀缺资源,名声和地位也高了。这和如今工作优秀的人大公司抢着挖人一样的道理。
从小就热爱读书,读书使他知识面丰富,认知和眼界也远高于常人,他读书是真实地消化了的,读多了自然就下笔写作,思想深度和好的文笔,同样使他成为了优秀的写作者。他的写作技能,也给了他长期以来极其重要的帮助。不仅仅结交了许多中同道合的朋友,发表文章使他名声提高,也给他带来了事业上的机遇。
哪怕是游泳这种业余的爱好,他也尽力做到最好,学习和训练,使自己掌握足够让别人羡慕的水平,教别人游泳,也要教的又快又好,同样,这也为他带来了另一个可能的生意。
第二个特质,也是他在书中自己强调多次的,他的勤奋刻苦。如果不勤奋刻苦,还想要得到以上的那些比一般人优秀的能力,恐怕也只是眼高手低罢了。这也说明了,天资聪慧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想要变得卓越,一样要靠长期的勤奋和努力。
除了以上两个他的特点外,我自己还意识到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自己做的不太好,但是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对此感觉和观察到了,那就是与人分享。
之前看刘未鹏的《暗时间》里面有一章提到写博客的重要性,放在以前我只会留意写博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好处:记录心得体会,整理思路等。但现在我更看到了不同维度的作用:你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也获取了知识,还能结交朋友,互相启发,由此大家都获取更多的思考和知识。
富兰克林从小就因爱读书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会一起讨论,聚在一起为彼此写的文章加以评论和修改,成立读书会,在后来,富兰克林还成立最费城最早期的图书馆。
自己一个人的学习是线性的增长,和别人分享一起学习是爆发式的。以前我学习都是藏着掖着,没想过告诉别人,也没想过向别人获取帮助或者讨论,只考虑单方面从书上获取。后来从书中和自己的亲身体会都发现,原来“分享式学习”可以让你跳出自己的思维,知识的局限和盲区,可以更好地得到进步,这其中的收获,甚至不是之前能预知的。
除了学习和读书,任何方面的分享其实都有类似的效果,比如物质上的分享,你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好处。这个可以在生活中慢慢体会。
这些是昨晚看了一半后的读书心得,我只挑了对自己有启发的几点讲的。
读完以后发觉,许多我们想尽办法去得到的东西,或者觉得摇不可及的东西,其实都在做到简单的几点后都会自己找上门来。
努力的工作,刻苦的阅读,使他结交了同样爱读书的朋友,见解不同于旁人,优秀的人,伯乐自己也会找上门来,工作自不必愁,声望也会提高,机遇也随之多了。成为人生赢家,不就是这么“简单”。
18世纪的美国和当代的我们,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本质的人生哲理是类似的。
我今年25岁,参加工作一年多,如今也面临许多人生的疑问和选择路口。为了满意的工作焦头烂额,为了人际关系左思右想,生活中到处是躲不开的细小的烦恼,过去有遗憾和悔恨,对未来有憧憬和担忧,当下也因为各种事焦虑。
但是把人生的线拉长来看,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像今早刚好看到在“格局商学”公众号上一篇推送里所讲的一个“当下定律”——只要积极专注于改善和做好当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