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历史课,我的文科生DNA又动了起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虽然我今天是外行的听课老师,但是我也以学生的身份体验了历史课堂。
因为主题是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小刘老师用歌曲《本草纲目》作为导入,引入《本草纲目》这本医术和作者李时珍。话说,坐在教室后面听到《本草纲目》,让人忍不住想要跳一个当前最火的刘畊宏毽子操。
印象最深的是介绍李时珍时,刘老师播放了一段1分多钟李时珍的视频,我在心里默默的喊:老师我没看够。我都不太记得中学时老师是否给我们讲过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背景,他是如何敢于质疑之前的医书中的错误。这不就是当今我们倡导的批判性思维吗?可能当年的我没法理解这些,现在知道也不为晚嘛。
听完这堂课,我和数学老师都在感叹:历史比我们自己教的学科有趣多了啊。我说:英语整天都在让学生读、背单词、抽背句子。数学老师说:学生听不懂数学啊,讲到函数的时候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啊。
苦兮兮的英语老师,焦兮兮的学生,双方都不快乐,那我们为啥要学英语啊?在我试图通过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途中,看了这句话:
You can never understand one language until you understand at least two.
——Geoffrey Williams
除非你掌握了两门以上的语言,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一门语言。
——杰弗里·威廉姆斯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在教学生英语的过程中,某些用法中英文有差异时候,我会特地向学生指出来。不能说我真正的了解了汉语,我对汉语的体会确实比前些年要更深了。所以学英语也是在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呢。
番外:
我的中学历史课经历还是比较愉快的,初中第一位男历史老师就很幽默,还有一位女老师,让我现在形容她就是She is gorgeous,非常漂亮,讲课也很精彩。以及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徐妈,她也是历史老师。文科生也有文科生的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