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废话”越多,孩子越信任你


朋友小玲与女儿的关系特别好,当周围朋友向她“讨要”秘诀时,她说了三个字“讲废话”。接女儿放学回家时,她们总会谈论在学校遇到的事,比如:谁穿了一双新鞋子,谁买了一条新裙子,谁的成绩进步了等等。这时候,她会一边听一边附和:那你觉得是你的衣服好看还是她的?她成绩进步了,你有没有问她平时都做了些什么?……

两个人一路上都能聊得眉飞色舞。出去吃饭时,两个人会聊起旁边桌的穿着打扮与对话。比如:她穿的衣服好看,哪天我们也去看看,她用的手机是最新款的等等…每次,她与女儿聊天时从来不会批评与责备,反而天南地北地聊一些无用的话题。就是这些“废话”让她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牢固。

女儿上高二那年,有了暗自喜欢的对象,第一时间就回来和她分享,并问她“我该怎么办?”。当时她非常欣慰。她觉得:虽然女儿长大了,但依然很信任她。于是,在女儿第一时间求助她时,她也这样建议:你可以喜欢他,但是你的喜欢要与他匹配,在你觉得自己能配得上他时,再和他说吧。女儿一听,瞬间像打了鸡血一样,勤奋又努力。

有心理学家说:早期与妈妈常聊的那些废话里,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和幸福的时候,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靠废话来联系的。因为,会讲“废话”的父母,他们会用语言为孩子内心竖起一把“戒尺”,让他懂得“感受、价值感、困扰”该怎么向父母说出来。

“废话”越多,家庭氛围越轻松。孩子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定是因为他信任你,才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也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不要小看一句“废话”的作用,它的背后可能会蕴藏着其“分享”、“共情”、“鼓励”与“解决问题”的元素在里面。这些长久以来的“情感共鸣”,让孩子看到了父母的关注和爱意,内心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正如《奇葩说》辩手杨奇函所说:“其实很多的我爱你,都藏在了废话里。”少一些大道理、多一些情感互动,爱和关注才会让孩子亲近你。朱自清在《论废话》一文中写道:“若是都说道理,哪有那么多道理?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亲子聊天,没必要随时都正正经经地,有时候把话题聊得轻松一点,孩子的接受度反而会更高。

有些父母说:与孩子闲聊是在浪费时间。然而,你和孩子说的每一句‘废话’,都有它的作用。闲聊的过程,既是父母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更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感情就能更加积极,更有活力。如果父母关心孩子,就多问一句“你今天开心了吗?”,他会永远把你当精神后盾。如果你想让孩子视野开阔,多给孩子一点“精神粮食”,让他在愉悦的氛围里谈笑风生。不想让孩子永远迷茫,就为他创作答疑解惑的机会,让他用积极面对人生。

没有不愿意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只有被父母拦在墙外的孩子。打开与孩子沟通的“桥梁”,那先从“说废话”开始吧。

——《圆爱组织》粉丝投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