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让人非常心痛的消息:山西大学生时某,因为考试作弊被抓,无法承受,最后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更让人心痛的是,在跳楼前他给妈妈发了一条微信,说:“妈,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一次考试这么小的一件事,为什么就会有学生因为这个,而不堪重负,这么轻易的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01 是这个社会错了,还是我们自己错了呢
网上的言论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是说学校责任更大,很多学生考试都在作弊,但是只抓了时某,处理不公平,导致了他轻生的行为。
另一派是说时某自己抗挫折能力太差,家长也没有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导致了这个惨剧。
那么到底是学校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呢?
先不论是谁的错,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当一个人产生行为,一定是由两个原因共同作用的,内因和外因。
如果完全没有外界的刺激,即使内因足够大,这个人也是不会做出任何动作的,反之也是一样,如果外因足够大,但是一个人完全没有内部动力,也是不会产生行为的。
所以说,分析到底是哪一方的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一定是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
时某原生家庭的教育导致了他对于生活中某些事情理解上的扭曲,再加上学校老师的做法刺激了他,才导致了这个惨剧。
02 为什么有人看待事物这么极端,原因都在原生家庭上面
为什么有人做事非常极端?
我们身边可能都会遇到这种人:绝对不能被批评,只要对他稍稍有那么一点质疑,他就直接暴跳如雷,先是立即否认自己的问题,然后就是愤怒相向。
工作中生活中,难免有做错的时候,承认错误对于普通人来讲并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有人面对自己的错误就像遇到了会吃人的怪兽一样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就是时某在最后给妈妈发微信的时候,是在道歉,很卑微的给妈妈道歉,说他不配,这是一个极度自卑的表现。
后来再听他妈妈和亲戚朋友描述时某家庭教育的时候,我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时某会有这样的反应。
时某的爸妈都是教师,平常对于他的管教也非常严格,父母对于失败的低容忍度,让他极度恐惧自己“不行”这件事,在平常的严厉教育中,自尊已经被打压到最低,甚至一次考不好,都能压垮他。
在我们经历过的个案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对于孩子非常严厉的教育,导致孩子极度自卑,恐惧承认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要挨骂、甚至挨打,不过这些其实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失败意味着失去父母的爱。
我们生活总存在着很多“用分数来决定爱不爱的父母”。今天考100分,我真是爱死你了宝贝!明天考了60分,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不管考多少分,家长都是爱的,但是很多家长的表达,让孩子误以为,只有分数好的时候,爸妈才是爱我的。
时某可能也是处在一个这样的家庭中,被父母剥夺了被爱的权利,让他恐惧不敢面对,甚至可以用结束自己生命来逃避它。
03 我们认真的关注过孩子的情感吗
之前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个高三的女孩,在高考前一个月崩溃了,有自杀倾向,最后也没有去高考。
最后在了解她家庭教育的时候,发现她竟然是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从小到大,每天的课外班都是排的满满的,没有一个周末休息过,学习也是学校的尖子生。
但是为什么别人眼里这么好的孩子,人人都羡慕的孩子,到高三宁愿去死也不想高考了?
因为她的弹簧没有弹性了。
人的心性是有限的,就像弹簧一样,每次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是在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压力,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在释放压力。当然有压力,有释放,这个弹簧就是好的,但是一直有压力,没有释放,久而久之,这个弹簧就会失去弹性。
这个女孩父母一直在不断的压她压她,最后弹簧弹不起来了。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教孩子不能承认失败,承认失败就是弱者,不能有负面情绪,不能懒惰,学习是对的,玩就是不对的。
但是想想我们成年人,有挫败感、有懒惰的时候不是很正常嘛,既然我们都做不到得事情,为什么要强迫一个孩子这么做呢?
我们对于孩子情感上的关注是不是太少了呢?
一直再用一些根本没有动脑子好好思考过的空话,在要求孩子,这样是非常可怕的。
回头想想,如果那个坠楼的男孩家长,每次在他考试不好,或者受到挫败的时候,不是先批评他,而是先问问他的感受,问问他是怎么想的,让他原谅自己这一次的失败,告诉他失败并没有什么,下次继续努力就好啦。
那么他可能就不会为了考试成绩而去作弊,也不会因为作弊被抓,害怕面对家长,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的爱了吧。
特别想对各位父母说:如果你对孩子不好,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糟糕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一生痛苦,而好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