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远远的街灯映着黑夜的影子,独自踱步在这样一个初春的夜晚,夕阳早已落下,就连几片晚霞也未曾留下,说是初春,其实连草木都未曾承认过。
气温逐渐下降,吹着我耳后的头发仿佛千万只小虫爬到了我的身上,深入骨髓,而我却无可奈何,只是身体上的感觉我可以回家洗个澡,关上门一切就烟消云散。若是人们说出的话又该如何。
「2」
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或许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可以评定你所有的作为,乐观向上的人总是说,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自己活出自己的样子,可是似乎每一个人都会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吧,在劝别人活自己的同时,其实也曾反思过自己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和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每一个活着的生物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思想认知去判断别人的选择。
但凡是大是大非面前,纵使没有法律的约束,当事者也会因道德的谴责而成为人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时候个人的判断更多的是建立在道德法律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大众的认同和当事者的自责,从而升华了当事者的魅力和社会光明的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判断的却是自己身边平常的事情,这时候的说者针对某一件事的评判容易加入自己主观的个人色彩,然而产生几个截然不同的态度。
只是在评判别人为人做事的时候,能否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当事者的感受,人固只有一个一辈子,不应该活在别人的嘴里却又渴望活在别人的嘴里,每个人对待每件事的选择都有被理解和支持的角度,此时此刻的我们更多应该用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当事者所做的选择。
「3」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当事者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心里就已然做好了别人反面评价的准备,至于外人来看待时,更多的是内心的悲悯同情和一种不被认同的失落,当事者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所做的重大选择,纵使活在别人无法说话的嘴里。
而作为评价者的人就会越想去评判另一件事情来弥补自己内心的失落,从而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价值,这种怪圈一旦往复循环,对于评判者来说,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当面对事情的选择上,多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面对,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从当时来看,救赎的是当事者,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自我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