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在等领导安排的饭局时候写的,杂七杂八的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家把孩子们安顿好,返回办公室坐等领导召唤,享受着难得的、短暂的独处时光。
随手翻翻喜欢的公众号,大多是很励志的文章,看的心潮澎湃。然后速去百词斩(一款外语学习软件)学习践行一番,感觉收获满满,充分体验了一把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提升自己的感觉。说真的,因充电而充实的感觉特别棒,谁体悟谁知道!
悔不该当初在校时挥霍大把的好时光!如果我早一点加入这个社群(一个叫007的写作社群),早点认识社群里很多大牛,就不会这么晚才发现原来人和人可以生活在几种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那世界之间看似无差别,其实不然。比如,一个世界里的人生活的像耗子,每天除了刨闹自己的基本生活,其它什么也不敢想,不敢做,思想贫乏的令人发指。而另一个世界的人则是神鹰般的存在,他们也有生活和苟且,但内心装着的是诗和远方。反观自己——一只想成为神鹰却深感力不从心的耗子!
其实就连这样的想法也还是从去年九月才开始有的,因为有幸遇到了《得到》,让我看到另外一个牛人群集的世界,深刻理解了自己以及身边很多人之所以平庸的原因。我们穷忙的根源在于认知水平层级太低,没有走出舒适区进化自己的意念和耐力。我知道这样说有点抽象,不急,先听我讲个故事找找感觉。
小梅是一个出身农村的80后草根,研究生毕业当年公考失败后进建行工作。那时她没结婚,没孩子,将火红的青春全部贡献给了单位。在那个西部三线小城摸爬滚打6年,去年通过考试成为挂职干部,到当地旗县当副行长。现在月薪不足4000,级别还不到副科,管着一箩筐不痛不痒的业务,每当同事喊他x行长,她像被当众剥光了一样不自在,多么别具一格的讽刺啊!
搬到新办公室那天,领导和同事们看她把满满两箱书摆上办公桌,惊讶她怎么能买这么多书。还满怀好意的说:小梅,来了这里乱七八糟的事儿那么多,哪有时间看书……言语间流露出不屑和不解。小梅诚惶诚恐,心想莫非是大家怕她从此不务正业?毕竟,据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呀!赶紧解释道:这是上班后好几年积累的资料,都没舍得扔,闲书只是一部分。内心却在呐喊:如果说这些年还有些许精进,那也是拜这些书所赐,指望在单位瞎忙乎提升自己,几盘黄花菜都凉了好不好。
牢骚归牢骚,关键是小梅由此嗅到了一股味道——这是一个很难讲文化、讲学习的环境,如果长期在此浸渍,人的操作系统会降级。问题是,如果不挣扎,不改变,这种环境就会一直伴随她,更可怕的是,她的两个孩子也得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细思极恐!
关于孩子的教育担忧,家人说小梅矫情,山沟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成才关键在人。但她更愿意相信环境更能塑造人,否则,孟母就不用费那么大劲儿搬家。对比她深有体会。
小梅生长在农村,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多少文化,基本谈不上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但父亲好读书看报,还有意无意说她的闺女以后要上大学,见大世面。这深深的影响了小梅,使得她没有像很多村里的同龄女孩一样,辍学后学理发,学裁缝。而是一路求学最后成为一名像父辈一样的上班族,并且至今也如父亲一样保留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但也是这样的影响,让小梅觉的人就应该有份稳定的工作上班养活自己,过体制内的生活。倘若某天有选择不用廉价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报酬的自由,小梅也是万万不敢想的。(看,这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小梅的例子无所谓好坏,只是说明环境塑造人这种客观存在)
问题是在以前,建行对很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待遇好,工作压力还不大,而现在情况正好相反。压力大本无口厚非,钱哪有那么好赚的。但要命的是,这样的工作环境慢慢吞噬着她的人生,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廉价出卖,技能方面毫无长进。想想就像陷入梦魇,她要挣扎着保持清醒。
她想独自走出舒适区,做各种尝试提高和打磨自己的生存技能,让自己进化成为食物链中比较高级的那种动物,成为神鹰!这个过程肯定会漫长,肯定会招致误解和阻挠,但小梅觉得自己终将逆流而上……
领导:小梅……咱们走吧。
我:唉,好的。
读故事的朋友们,我先吃饭去了,回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