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失败的蒸馒头案例大约已过去了两年时间。因为懒一直没动手,直到现在对门姐姐快搬走了,想给她做点什么当做“乔迁之喜”的小礼物,也算是给我俩三年的同居生活一个“善终”。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反复了俩月,昨天终于付诸实践了。
晚上把从姨家带来的面酵头用冷水化开,为了发面时可以更松软,再加一袋牛奶,然后往里续面。因为暖气刚停不久,失去此热源不大便于发酵。不过夜已深,先用保鲜膜封住面盆让酵母自由呼吸,其他到白天再做打算。
今天醒来,见得一盆面糊虽张开一颗颗小圆黑眼睛,但无发面的痕迹。如开头所说,即便是失败案例也是两年前的事情了,我对蒸馒头的步骤忘得也差不多,此时一看才觉悟,面放少了。好歹有救,往里续面,边续边琢磨“什么时候就可以了?”直到这面差不多可以和成团,虽然还是软,但手指按下去有坑而不沾手了,感觉应该行了。再将面盆搬到阳光处,表面封好后再套一个黑塑料袋,以加速升温。
我们家人吃馒头最不喜欢那种靠酵母粉,甚至泡打粉发酵成的馒头。我们都是靠前一次蒸馒头留下的面头作为下一次发酵的酵头。这样蒸出的馒头是小时候吃的味道。这种方法算得上代代相传,只是我学艺不精又鲜少实践,才在做起来总拿捏不准分寸。
太阳落山了,我掀开袋子看面发的情况,可惜只有五成功力。是就这样凑合着和面团,还是再继续发酵?吃过前者的亏,我选择了后者。前者蒸出的馒头,带身上可以当半个防身武器。在我看来,蒸馒头如果没有发起来面,是最大的失败了。可阳光没了,还怎么继续给面加温?
我把面盆放进大锅里,盛水开火,来个隔水加热。这招在西点制作中常有,像化黄油。借鉴一下以补我的不足。水热关火,用余温继续发面。温度是不能过高的,否则会杀死酵母的活性,一切全将付诸东流。两次过后,面终于发起来。心算放下来了,好歹进入到下一环节。
发起的面此时内部充满气泡、黏黏糊糊的,在把面倒在案板之前先撒好面粉。开始重要的一步——和面。我妈妈说:“要想馒头好吃,有嚼劲,关键在于不断揉面,这样不仅给面上劲,出锅后的馒头掰开一看,里面会有很多层。”我回忆着教导,一边和面,一点点加入碱面中和发酵的酸。虽然面很软,但不能直接加生面,要靠一次次和面用的面扑来增加面的硬度和弹性。
反反复复,一遍遍和面。从大面团分成小面团,继续和。原以为这样的工作会很枯燥,手机摆在前头演着爱恨情仇。但真开始做,却发现一心做这件事反而比手机上的聒噪更有意思。和面,也算得上一种肌肉训练了。全身投入其中,感受每一块面团的变化,动作虽简单重复,心却被填满。
看着一个个面团揉好放入蒸锅,心中开始下一个期待。不一会,对门姐姐说:“你蒸之前加够水了吗?我听这锅里的声音怎么跟平时不一样?”到灶边一看,可不是么。但不是因为水少,反而是水多了。一开锅,沸水腾起浸湿了笼布和馒头下部,馒头几乎堵住空隙,水鸣声挣扎着从边角的地方传出,还真是有点骇人。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种一体式蒸锅也只好让其多蒸一会减减水分了。
好容易等到出锅,猛然想起,说好给下次发酵留的面头呢?敢情,和面时全身心投入就一伙全蒸了。不管了,快来看看成果如何?面团都长大了,只是一个个白胖子被挤得变了形,活生生成了一碗汤圆的样子。从锅里摘出最小的一个,有弹性,看来面发得不错;掰开再看,有层次,可见制作人用心和面了;一口咬下去,嚼劲不错可酸味上来了。这么说,我到了另一个“失败”的境界,碱面放少了。哎~原本还想送人当礼物的,如此一来可能要自产自销了。
啰嗦写了一大堆,算是给这次做馒头复盘,以期下次时可以更进一步。古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