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作品大多平实。看多了浮华急躁的爽文,很难静下心去读一句句看似简单平淡的文字。比如她描写和钱钟书先生的关系,和女儿钱媛的关系,还有生活中琐碎细小的一件件事情。你看到的和想象中他们是轰轰烈烈过生活的背景大相径庭。她文字里面时时刻刻给读者传达的是温暖,像春日里的阳光,明亮却不刺眼。
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的忍辱负重也影响着先生这一代人。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这是文人风骨的爱国,她坚定不移的相信一个国家的国运是由它的人民赋予的。当然,在这种风雨飘摇的社会里生活,明哲保身是最安全的。先生的低调,宁静,泰然自若,全都是在帮助她的小家集合福气。有人看到这儿会质疑,因为最后的最后,我们仨只剩下我思念我们仨了。哪里来的福气呢?
我看到的福气是这一家人朴素踏实的生活。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杨绛先生对家庭的付出,对爱人的心疼,对女儿的关切,这是教科书般的妇德。先生本人又是个说实话干实事的人。她一生风雨百年,对待诸事有非常人般匹极的定力和从容。殊不知她的作为女人的气质全藏在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经历过的生活里。而这份生活恰恰是和爱人与孩子每天油盐酱醋茶堆积起来的。这难道不是福气么?
杨绛先生的英雄主义便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数次在梦中迷路,在现实里遭受世间的苦难,可她依然会热泪盈眶,会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是的,杨绛先生度过了福气满满的一生。 即便贫瘠,但精神富足;即便困苦,但精神幸福。人这一生,唯有爱不负遇见。杨绛先生带着她的爱与思念,守护着她的英雄主义,沉沉的睡着了。他们仨一定会梦中相逢,继续一起过快活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