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因果报应》

被封为“神作”的《因果报应》火速于11月29日公映(印度本土6月14日公映),终于在影院完整地看了全片,看豆瓣上很多朋友对于影片的种种隐喻及象征讨论的很热烈,也有朋友还原了整个故事的正确时间线索,其实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看完之后我很好奇导演是如何利用非线性叙事做到瞒天过海的。

结合高清资源,我重新拉了一遍片子。

影片的开篇(伴随字幕片段),成为段落一:男主人公玛哈拉贾向理发店的老板请假(表明此时他还只是员工),牵狗男子前来剃须,玛哈拉贾在玩具店挑选玩具、和妻子隔街询问、目睹车祸,这里有一个 “USE ME” 垃圾桶的特写。(这个 “USE ME” 垃圾桶算是导演留下的一个线索,只是太容易被忽略)

【正确时间顺序:这一段是发生在13年前。 然后导演巧妙地用三个主创字幕黑屏间隔开故事,将13年的时间略过,除了故事叙事的迅捷之外,其实也让观众对于女孩的身份没有任何的怀】

段落二:长大后的女儿一段学习生活的片段,用女儿的旁白和对同学的对话,呼应了前一幕车祸、以及点明写着“USE ME”的垃圾桶是在家庭中有重要地位的“拉希米”。同时用演员台词和女儿旁白交代,此时玛哈拉贾已经是理发店的老板,同时用一组非常简洁明快的镜头展示父女俩的生活。以上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当下”,可以理解为故事的开篇。

【在这里,导演故意隐去了女孩子的身份,从长大后女孩一直称呼“爸爸”让观众以为这是车祸中幸存的女儿。(此时导演故意隐去了车祸时, 玛哈拉贾妻女对面的赛尔旺妻女,也就让观众无从知晓这个女孩可能有的其他身份可能性,也为影片最后的惊天大逆转做了铺垫。) 】

段落三:然后通过女儿口述,(闪回)讲述了女儿被冤枉、父亲玛哈拉贾抱住金属柱子不撒手要求校长向她道歉,这一段在故事的叙述中是为了表达父亲对女儿执着的爱护,同时也点出玛哈拉贾有一个超能力:天生神力,可以抱住柱子直至房子被拉倒塌都不松手。

段落四:此后就是女儿离家参加训练营,交代父亲生活细节的过程以及女儿上车离去。然后玛哈拉贾独自闭店、归家的镜头。【这里导演已经用了非线性叙事,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交代,所以观众根本看不出来 】 此后用蛇的镜头,交代玛哈拉贾“遇袭”。

【这里就是导演瞒天过海的第一个点,正确时间顺序之中这一段是发生在女儿被侵犯之后,也就是说,导演暂时故意隐去了这一段故事之中的几个关键情结,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让观众错误地将故事解读为女儿离开→玛哈拉贾遇袭。 】

段落五:议员因为太阳镜丢失而到修车厂大闹并殴打达那,这里除了点明达那刑满释放人员身份外,还有后面破案的重要线索:议员的车前一晚被达那偷开走。此后是达那晚上到酒吧找议员报仇,大打出手。

【这里是导演瞒天过海的第二个点,正确时间顺序之中这一段发生在玛哈拉贾前来警局报警之后,且Dhana晚上到酒吧找议员报仇的时候,玛哈拉贾是在现场的。但是在这里并未用镜头交代出玛哈拉贾,让观众无从怀疑故事的顺序,以为是一段横插入的新情节。】

段落六:警局之中,先是偷盗TVS50电动车的惯犯“警察先生”被打屁股的一段(说实话我没有看出这个“警察先生”人物存在的意义,或许只是为了增加一点喜剧元素吧),然后就是玛哈拉贾报警,自称被袭击、家中的垃圾桶“拉希米”丢失,被警察驱赶,玛哈拉贾再次使出天生神力,拽塌了警察局,屋顶罐中的蛇再次出现,直至男主从警察局的废墟之中手握蛇走出。

【整体这一段,正确的时间顺序是在段落五之前发生的,导演巧妙地利用了打屁股的喜剧桥段转场,并利用了人物不关联性,成功的隐藏了时间上的倒置】

段落七:小偷在交通运输部职员的豪宅偷窃黄金,这里导演依旧用了交叉剪辑,将偷窃、指认剪辑在了一起,同时将警长掉包黄金的事情交代出来,让观众觉得警察非常腐败(所以更不会好好彻查玛哈拉贾垃圾桶丢失案),不过导演又在警长带小偷回警局的路上,安排了一场戏,就是警察给小偷妻子和孩子钱并告诉她有需求可以找他太太。(此处暗示警长有一些“关于女儿的”正直善良存在)然后警长回到警局,目睹被拆家的警局,玛哈拉贾再次向萨瓦拉达拉杰督察讲述了一遍垃圾桶丢失案,然后通过警长的询问,让一个看似不可信的案件走向真实:玛哈拉贾在警长的引导之下,“回忆”起了一个罪犯的特征——背上有凸起的耳朵。当然,这个看似更加荒谬的特征,化解的方式依旧是“警察先生”被打屁股。玛哈拉贾被抬走扔出警局,被警长用枪威胁离开,再回拿着4万元,说找到垃圾桶会支付50万。终于警察收下钱,跟着玛哈拉贾回到住处勘察现场,警察查案过程,以及警察发现玛哈拉贾有150万的存款。

【段落六、段落七是顺序发生的,这里的叙事是正常的顺序结构】

段落八:警察查案的过程中,有手下暗示玛哈拉贾有隐瞒,玛哈拉贾再次提高奖金为七十万。这一段有一个细节,就是玛哈拉贾观看了手机中的视频,视频是女儿到了运动员和他介绍新朋友的内容,在视频的最后,女儿问父亲有没有清洗垃圾桶。这个视频在整个段落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女儿的话加深父亲报警寻找垃圾桶的动因,让观众开始相信父亲在努力寻找垃圾桶

【而在正确的时间顺序之中,这一段视频是在段落四之中发生的,导演在这里利用了视频时间的独立性,成功地将观众成功误导到另外一条时间顺序上去】

段落九: 赛尔旺和同伴沙巴里抢劫某警长家,沙巴里强奸了警长的女儿,两人并最终用煤气炸死了母女两人。赛尔旺在这个警长的家中拿走了一个小瓶子,并在下一场戏之中试图将瓶子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却被女儿拒绝,然后一个特写将瓶子扔在了写着“USE ME”的垃圾桶。

【其实,这个 “USE ME” 垃圾桶也就是段落一之中出现的特写、以及段落二之中的“拉希米”,此时其实导演通过这个细节在暗示, “USE ME” 垃圾桶其实是赛尔旺家的,也就暗示了女儿的身份,只是这种暗示真的太微小,导致不太可能有观众在这个时候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这就是导演瞒天过海的手段之一。】

段落十:玛哈拉贾开始等待警察帮他找垃圾桶。并利用各种机会去摸警察的背(寻找背上有耳朵凸起的人)。这一段之中,导演再次运用了一次视频时间的独立性,设计了玛哈拉贾在警察局看视频的片段,成功将时间线索再次搅乱。这一段还有利用警员库赞太寻找垃圾桶而让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纳拉西旺(就是后背有耳朵凸起的人)出场,警长让纳拉西旺帮助搞定垃圾桶。还交代了一个警员被警长安排去查电话号码的通话记录和电话出现地点(后面交代了是达那的电话)。然后就是库赞太告诉纳拉西旺有人要花70万去找这个垃圾桶,这里将玛哈拉贾报垃圾桶丢失案再次做实。此后就是玛哈拉贾在警局被欺辱,以及达那的同事普拉布前来报案,说明达那已经失踪,玛哈拉贾坐到普拉布身边,看着达那的照片。

此后的叙事又是非线性的,导演利用了两处伏笔,一个是玛哈拉贾坐到普拉布身边时候,墙上出现的箴言:“行得正的人不会蒙羞/知道不义所造成的伤害 ” (我没有查到这两句的出处)。另外就是段落四的蛇再次出现,将时间进行了分割。这里有段落四中没有交代的一个重要物件交代出来:写着车辆信息(TN10AT 0009车牌号)的纸交代出来。另外,这一段之前部分,导演再次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赛尔旺和沙巴里的另外一起抢劫案交叉剪辑到故事之中。【这个交代利用的还是无关联人物的方式,所以可以将两个时间维度的场景做平行剪辑,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交代了赛尔旺女儿背上的创伤,这个是最后影片惊天大逆转的关键信息】

段落十一:玛哈拉贾通过车牌号找到了议员,观众此时才能够补齐段落五,原来玛哈拉贾当时就在达那对议员大打出手的现场。并且,玛哈拉贾确定了达那就是犯罪三人之一,于是跟踪达那,一场天神下凡的打戏之后,玛哈拉贾将达那枭首!

【这一段就是正常的回忆方式,导演用另外的视角让观众补齐段落五的全貌,同时也是向观众交代了一个正确的时间线索,当然导演的巧妙之处在于虽然时间回到了正确的顺序之上,但是依旧又在导演的误导之下】

段落十二:回到段落十的结尾处,玛哈拉贾询问普拉布,并通过安慰他的方式抚摸了他的背部,发现他并不是有耳朵凸起的人,讲述被女警打断。玛哈拉贾试图利用普拉布来寻找下一个作案人,发现没有线索(普拉布在警局没有认识的人),起身要走,却发现议员前来警局,赶紧又回身坐下(因为段落十一交代了,玛哈拉贾和议员是有过直接对话的),然后议员和警长对话,议员一直在努力回忆被打当晚与他说话的人(玛哈拉贾)的名字。我觉得这一段的作用单纯只是为了增加一点悬疑效果,毕竟这是影片中间时间点(1小时13分左右),可以作为印度电影常见的上下集的断点。

段落十三:顺叙,纳拉西旺带着库赞太寻找制造垃圾桶的匠人,这里的作用是制造纳拉西旺“不在场”的理由,因为警局的玛哈拉贾一直在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寻找“背后有耳朵凸起”的人,并因为偷看警员科卡利穆图换衣服被他打了耳光,当然,此处用特写交代了玛哈拉贾一直在排查(名单挨个排除)穿插了赛尔旺和妻子给女儿买项链的片段【依旧利用无关联人物的方式,将两个时间维度平行剪辑到一起】同时,纳拉西旺和库赞太找到了可以仿制“拉希米”的匠人。中间穿插了女儿在运动营和满珠的对话、和老师的对话两个段落,这两段对话的作用就是搅乱时间线索,让观众误以为此时女儿还在运动营之中。

段落十四:赛尔旺取项链,去理发店理发,此时,才开始有了关联人物(玛哈拉贾),故事线终于交织到了转折点,这个场景之中,有牵狗男子、(耳朵没有伤的)玛哈拉贾收钱递给老板、老板要玛哈拉贾照顾客人(赛尔旺),这些已经表明了这是段落一的时间,也就是十三年前,细心的观众在这个时间已经能够梳理出一些时间线索,只是还并不明确。而后就是剃须刀没电、买电池、赛尔旺误会玛哈拉贾听到自己电话内容,赛尔旺把项链丢在理发店,玛哈拉贾送项链却与警察同步到达,被赛尔旺误会是玛哈拉贾告密。导演终于将整个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了——一场因误会而复仇的袭击案件到此似乎已经成立。【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赛尔旺的同伴沙巴里在这次抓捕之中被击毙了,这才能将这个之前多次出现的赛尔旺做成无关联人物。 】

段落十五:女儿在回家的车上,向父亲索要新的运动鞋。警察这边紧锣密鼓地制造“拉希米”,纳拉西旺做旧拉希米。女儿到达,与老师挥别。警长寻找替罪羊均未果,于是纳拉西旺出场,自告奋勇要做那个顶罪羊。警长让警员通过电话让玛哈拉贾再次复述案发过程。这一次的案发过程就是真正的强奸案的全过程,而导演在也没有再做伏笔,而是让作案的三人:赛尔旺、纳拉西旺和达那均亮相,并且挑明了,这是因为赛尔旺来找玛哈拉贾复仇,只不过女儿凑巧回到家,才惨遭毒手。然后玛哈拉贾买鞋耽误了回家的时间。纳拉西旺和达那轮奸了女儿之后,赛尔旺却突然说离开,并且留下了女儿这个活口。此时警局之中的玛哈拉贾也完成了讲述,警察说:我很肯定一件事,你不是来找回垃圾桶的!此时,所有的时间线索都已经趋于明朗。

此后的故事,就是一个简单的手刃仇人的过程了。

当然,影片最惊天的设计,就在于最后女儿身份的反转,这个在前端有小小的细节伏笔,但是都太容易让人忽略,道并没有什么精妙的时间线索设定。

【其实不难看出,之所以整部电影的时间线索呈现“混乱”的状态,其实就在于导演利用了沙巴里的死将前半段的赛尔旺做成了无关联人物,同时利用了女儿去运动营这个非同空间的存在,这两点成就了两个非线性叙事的结合,让整个电影的时间线索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这个并不复杂但却很精妙的设计,的确值得学习。】

PS:网友并不需要去担心陈思成翻拍,这个故事实在很难在我们现行的审查体制下通过,太多的雷点了,实在无法想象,如果购买这个版权,需要做怎样的本土化,才可能通过审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