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欧各国在文化和地缘政治上可谓有着天然的统一性,比如长时间饱受苏俄和西方政治对抗的夹击、历经“一战”“二战”、乃至东欧剧变,使得社会发展呈现出非连续性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东欧有其自身的鲜明个性,这些特征都得以在电影中通过极其艺术的方式来体现强烈的政治性,以及文化反思批判的色彩。
东欧不仅是一个电影大师频出的地方,也是一个电影大师流亡的出发点和故乡。坐落于波罗的海南段的波兰便是其中之一,波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冷战时期,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除了铁托的南斯拉夫之外,波兰是最敌视苏联的,被沙俄瓜分、二战期间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和希特勒联手吞并、“卡廷惨案”、傀儡政权的建立等。反抗苏联的统治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波兰文化乃至电影的自由氛围,洛兹电影学院便是人才辈出的代表,其中,出生于华沙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位。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充满神秘的力量,关心人在世界中如何被命运、机缘等未知力量所摆布。除了《十诫》和《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外,其电影故事性都相对薄弱,但他却是电影语言的创新者,尤其擅长使用滤镜、喜欢大面积使用颜色、移镜头和浅景深,用不同基调表现主题。
《杀人短片》是《十诫》的第五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叛逆的青年在乘坐出租车时杀死了司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律师为其辩护却徒劳无功,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21岁的男子Jacek Lazar在街上游荡,吓走广场上的鸽子、在天桥上朝底下的汽车扔石头、在照相馆让人将他口袋里已经出现折痕的照片放大。Waldemar Rekowski是一个普通的士司机,调戏年轻女子、捉弄乘客、故意按喇叭惊吓动物。Jacek搭载Waldemar的车行至郊外,并用绳子勒死了他。年轻的律师Piotr Balicki认为刑罚并不能防止犯罪,而防止犯罪才是法律的目的,他为Jacek极力辩护,希望免除死刑,但最终未能如愿。
影片牵涉的道德问题更为复杂,Jacek像一个存在主义的角色,没有什么行为准则,唯一和案件沾边的是Balicki在他临刑前的谈话中得知,Jacek的妹妹在车祸中丧生。即兴而为,随机选择作案对象,审判的段落和故事的逻辑性也被基耶斯洛夫斯基省去。
长达七分钟的杀人段落,Jacek先用绳子勒Waldemar的头部,然后用石头击打,最后拖入河中,这一系列举动难以理解,但又情有可原。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杀人短片》也笼罩在一股压抑的氛围之中,昏暗蜡黄的沉重基调,还有一层挥之不去的黑色光晕。大量的演员面部表情特写凸显出人物的重要意义,形成特有的情绪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为。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扎根于日常生活,却精准地描绘出一幅现实世界之外的形而上的世界,或许人类的精神领域还存在某种神秘的空间,无论它身处何地,是好是坏,都始终左右着人的命运。无论生活多么混乱,总有一个冥冥的主宰,漂浮在生活的上方,像上帝一样俯视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