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若夫
七月的江城,酷热难耐。
偷得一个周末,终于能做点想做之事,便一头扎进湖北省博物馆中。适逢暑假,馆内游人如织,为庄严肃穆的氛围添了几分活泼和生气。
我对博物馆,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就像是一场人生的补习。从小在农村长大,祖国那些灿烂辉煌的文明往往只能在教科书上看见,而博物馆则将梦想照进了现实,故每到一处游玩,博物馆都会成为首选之地。
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镇馆之宝是越王勾践剑,其早已声名远播,关于宝剑的故事也扑朔迷离,让人心生神往。
走进馆内,在对其他藏品简单参观后便直奔主题,奈何运气不佳,藏品已送出展览,只有一个复制品留在那里供游客拍照,满满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
幸运的是,我在馆内遇见了另一个镇馆之宝。
遇见他是在楚国历史的展厅,这个瘦瘦高高的男人一身打扮足以引起所有人的好奇。
他上身穿着农村里最为常见的条纹T恤,一条布腰带拴着枯瘦的躯体,脚下的布鞋也上了年岁。虽然这个男人头发蓬松,背有些微驼,但站立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展厅里,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而他似乎远离了尘俗,拿着一支笔在本子上不停地写着东西,那种本子太熟悉了,是我读小学时用的作业本。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我悄悄走近,才发现发黄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写着楚国各年代的故事。
他似乎并未注意我的靠近,仍然认真地记录着展厅内的内容,写满一页又用手指在嘴唇上润湿后翻开另一页,抄写间隙还不时地在内容上做一些批注。
待他慢慢写完,我走上前和他交流起来。
原来,他并不是本地人,是前一天从河南郑州乡下赶来的。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并不满足于那一亩三分地,每到农闲时节都会外出走走。
因祖辈告诉他家族是楚王后裔,故对楚国历史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但因从小家贫,读完小学后便子承父业,在黄土地上耕耘着平淡的人生。
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放弃学习。他说家里除了粮食外,最多的就是书了,空余时间会看书解乏,最爱仍是史书。
后来因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内容产生了怀疑,便开始踏上求真之旅,没有网络的年代,他最喜欢泡在文史馆、博物馆,在历史的长河里尽情漫游,然后回乡给孩子们带去一个又一个生动而精彩的故事。
热情的汉子用纯正的河南话谈着正在做的“大事”,虽然有些词语我未能听懂,但依旧充满了敬佩。我说能不能给我讲讲楚国的历史,看到我饶有兴致,他的眼睛里也似乎在放光。根据展厅的内容,他从楚国开国一口气讲了十几个国君的故事,遇到那些生僻字词时,还会给我讲解字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那段恢弘壮烈的楚国历史在他的嘴里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画面在眼前掠过。
如果不是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民,我一定会认为眼前这个人是一名学识渊博而又低调的大学教授,或是武侠中那些“扫地神僧”。正讲得兴起,看到周围听故事的人渐渐增多,他的故事也戛然而止,这个朴实的农家汉子说人多了不好意思,提脚准备离去。
周围人似乎也被他的淳朴和博学感染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表达了赞许之情。他那清瘦的背影也在拥挤地人群中慢慢消失,走向了另一段时空。
如今想来,那天,越王勾践剑走了,你来了,一切都成为了最好的安排,幸甚,幸甚。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