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单元都涉及到蚕的养殖,由于在课外的观察任务较多,要让孩子们坚持科学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观察记录其实是很难的。所以第一课先要让孩子们明白,我们饲养小动物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要对它们负责,并且让孩子们感受到养蚕的乐趣,如何科学的养蚕呢?
第一课我让孩子们观察蚕卵,正好材料箱中的蚕种没有放在冰箱保存,四月中旬正好刚刚孵化出蚁蚕,让孩子们观察并对比即将孵化的蚕卵颜色和已经孵化的卵壳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观察刚刚从卵中钻出的蚁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到了适宜养蚕的季节
“老师,我们这学期要养蚕吗?”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养蚕呀,我太期待啦!”
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啦!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劳动教育课程,同时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养蚕知识,开拓视野,2021年4月25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李洪浩博士为我们讲解桑蚕知识,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堂,探索蚕宝宝的神奇世界。
孩子们了解了桑蚕起源的神话故事,李叔叔将“马皮蚕女”、“嫘祖传说”的故事娓娓道来,看他们听的可认真了。
在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蚕是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而且还有很多种类呢!有吃柞叶的柞蚕、吃蓖麻叶的蓖麻蚕、自然界中非常珍贵的吐绿丝的天蚕……
“蚕宝宝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到:“蚕蛾!”
李叔叔对孩子们说到,蚕蛾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头—胸—腹,有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一对感觉须(触角)。孩子们对于如何分辨蚕蛾和蝴蝶都有自己的想法。
李叔叔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家蚕和美丽的蝴蝶标本,教会孩子们通过观察它们的特点准确地分辨蛾和蝴蝶。
华蚕初破壳,落纸细于毛。
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不辞辛苦层层缚,只为春来化蝶时”。两天两夜的辛勤吐丝,才能结出一颗洁白的茧。
同时也知道了桑蚕的养殖不仅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古代丝绸之路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典范。
巧手殖童年,劳动驻心间;蚕房勤洒扫,科学著观察。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科学养殖小达人,能够做好准备迎接蚕宝宝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