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隔壁,就是隔壁的那座山

刚住进新房子的时候,拍了些照片发送给好友分享,随即闲聊了一些。

还在外地上学的她说:“我争取毕业后在你们小区买房子,跟你做邻居,晚上下班就可以去蹭吃蹭喝……”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俩展开丰富的想象,聊得热火朝天,谁都知道是开玩笑,但却不提这向往生活中的漏洞百出。

如果好朋友住在隔壁,中间会不会隔着一座山?


不见面,也不想念。

2019年的元旦,我从济南西搬家到济南东。

在此之前,我在济南西客站附近工作了四五年的时间,期间结识了几位关系很不错的朋友,当然他们的家也都是在西边。

在准备从西边搬到东边的时候,跟好友也曾经说过这个话题:

济南本就没多大,从济南西到济南东坐高铁只需要十来分钟,跟住在隔壁差不多,周末继续约饭啊!

然而,济南说大不大,说小好像也不小,一年半的时间,专程的“高铁赴约”只实现了一次。

我将这仅有的一次,归因为“新鲜”,如果没有“新鲜感”的促使,我们或许会觉得大可不必专程见面。

因为如今,很多可以经营友情的事,并不需要当面。

因为“无聊”而催生的见面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我们也终究是过了“翻山越海,赴你一面之约”的年纪。

友情大抵已经成为与爱情、亲情混为一体的情感,不仅仅是为了陪伴、不仅仅是为了分享、不仅仅是为了什么,也不能够是为了什么。

当到了不需要友情为我们带来什么的时候,隔壁,或许就真的变成了隔壁的那座山。

但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山,很多时候阻止了我们迈出脚步,但它阻挡不住强大的“无限信号”啊。

那些在之前必须见面才能做到的陪伴,如今足不出户也轻易的做到了,所以,为何见面?

幸好我们还有“想象”。

我又想起开篇提到的跟好友想象的那副画面:

下班,我回家炖了排骨,给住在隔壁的她发消息:“我炖了排骨,过来吃吧!

“我不过去了,刚才在公司吃了点饭,不想吃晚饭了。”


晚上八点收到她发的消息:“走啊,下楼打会儿羽毛球去吧?”

我回复:“哎呀,昨天夜里没睡好,今儿上班格外忙,累坏了,我要睡觉!”


周六晚上,我拿着瓜子饮料矿泉水去敲她门,打算来个“闺蜜夜聊”,走到她家门口才得知她与同事逛街去了。

……

总而言之,大家都挺忙的,再好的朋友也会各自忙碌,住的再近,两扇门之间总有一座山,这座山其实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界限感”和“空间感”。

但,当我们一早醒来,突然想见某个人的时候,记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冲动,去赴一面之约吧。

这样的冲动我经常会有,也期待着,在不经意的某个时刻,收到你的消息:

“把你的位置发我,我去找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