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经常会引用古诗词,四大名著中诗词亦比比皆是,且文笔不俗。但若论诗词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广,则非《红楼梦》莫属。
我16岁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就是在琳琅满目的诗词中被林黛玉绝世的才情所深深吸引。也许是因为我当时正处于中二的年纪,什么花谢花飞花满天,满纸自怜题素怨,孤标傲世偕谁隐,秋花惨淡秋草黄,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让我惊为天人。书中的诗词对联我工工整整抄写了满满一本子,林妹妹经典的诗词更是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背得很熟。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好多句子我其实对字面意思只是懵懂的感觉,只感到一种幽怨、凄婉、哀伤,就忍不住爱不释手。
而今重温《红楼梦》,这些诗词依旧让我感叹不已。尽管命运极大的不自主让人扼腕叹息,但是女性横溢的才华在书中无可辩驳地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她们仿佛是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反衬着贾府从繁华鼎盛逐渐走向江河日下,也反衬着高门大族一个个不成才的男人的猥琐不堪。在细细品读之下,我也发现林黛玉的诗词不止是多愁善感、凄清冷艳,也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不屈。
比如第64回中的林黛玉的一组诗《五美吟》,就完全不同于她一贯的自伤自怜的特色,诗风豪迈显得独树一帜。比如《虞姬》中的“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意思是黥布、彭越作为汉朝开国功臣,却被人诬告而遭冤杀,如果这两人早知道自己会受醢刑(指剁尸剜肉的酷刑),还不如当时就在楚帐中饮剑而死。黛玉鄙视黥布、彭越的反复无常(黥布、彭越都是先附项羽,后反楚降汉),觉得还不如虞美人“饮剑”于楚帐,是借此寄托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志愿。这几首诗,黛玉表面上是在咏五美,实际却是在咏叹自己。可见,黛玉并非传统认知中的弱女子,她宁死不屈的决心是世间少有的。这一组诗借古讽今,既有一种要与封建压迫势力反抗到底的勇气,也在离别与死亡的主题中将反封建的主题张扬到了极致。
叶嘉莹先生曾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指李杜、苏辛等诗词名家)中去衡量,它不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依我看来,曹公能隐藏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背后替他们写诗,且每个人物写的诗词都符合自身的性情,又暗合了人物自身的命运走向,曹公一个人能扮演如此多栩栩如生的角色,其天才的创作能力实在是令人惊叹。唯如此,才有超凡脱俗、惊才绝艳的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才有令人久久回味的黛玉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