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之一:世界为什么发展不平衡

为什么使用钢铁武器的帝国能够征服或消灭使用石制和木制武器的部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探索的发方向。

当部分黑猩猩进化成类人猿,随着地球上冰川变化,地球到处都会有人类的起源,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因为岛屿气候、地质类型、海洋资源、面积、地形的破碎和隔离程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导致各岛屿的经济、技术、政治组织和战斗技巧的差别。

遗传和童年成长这两个因素,可能不仅区别了新几内亚人同西方人,而且也区别了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以及技术上原始的社会成员同一般说来在技术上先进的社会成员。说到底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环境决定了一切,物质构成了环境,所以物质是第一性的。

西南亚的新月沃地是人类较早驯化野生植物的地方,它的一个有利条件是:它地处所谓的地中海气候带内,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而湿润,夏季漫长、炎热而干燥,一年生植物因短期可见成效故在这里得以被驯化。新月沃地驯化的粮食因地球纬度的不同及地理位置气候的不同而发生不一样的传播速度,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中国早期的粮食生产就独立于同一纬度的新月沃地之外。驯化野生动植物产生了畜牧和农作物,动植物的驯化比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能产生更多食物,如此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定居和迁徙。动植物的驯化意味着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稠密。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印第安人没能驯化苹果,不是印第安人的问题,也不是苹果的问题。而是在于印第安人所能得到的整个野生动植物组合。这个组合的微弱的驯化潜力,就是北美粮食生产很晚才开始的主要原因。

驯化植物沿着美洲南北轴线的缓慢传播与欧亚作物的东西向快速传播,直接导致农业发展的不同。农业崛起就引发古代世界里以农业为基础的复杂社会崛起。美洲的粮食生产与欧亚大陆的粮食生产的最引人注目的差异涉及驯养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种类。欧亚大陆最后有13种驯养的大型哺乳动物,而美洲只有本地的1种。 印第安人地区以前之所以没有粮食生产,完全是由于当地缺少可以驯化的动植物,同时也由于地理和生态障碍使美洲其他地方的作物和几种家畜无法引进。粮食生产是当地人口多寡和社会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也是实现征服的终极因素。粮食生产及社会之间的竞争与混合,产生了征服的直接原动力:病菌、文字、技术和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故以农业为主的与世隔绝的莫里奥里人能以少胜多去屠杀以狩猎为生的毛利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新西兰的火枪/土豆战争说明了过去10000年间的主要历史进程: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或是拥有较早的技术和军事优势的人类群体,以牺牲其他群体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被取代或共享。毫无疑问,欧洲人在武器、技术和行政组织方面拥有对他们所征服的大多数非欧洲民族的巨大优势。但如果没有欧洲送给其他大陆的不祥礼物——从欧亚大陆人与家畜的长期密切关系中演化出来的病菌,这一切也许是不会发生的。

还有 45%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1.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