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共七大的邢台籍代表
张范津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是建党以来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前夜召开的唯一一次规模最大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共计755人,代表了当时全国121万名党员。在全部代表中,有10人为邢台籍,其中妇女代表2人。
一、10位代表的县籍和组团类别分布
这些代表均来自邢台东部。分别是:巨鹿县4人:张子衡、陈化争、程玉琳、信锡华;南宫县3人:杨寿堂、杨俊亭(女)、马国瑞;威县1人:刘杰;清河县1人:杨青;新河县1人:王枫(女)。
在组团类别上,张子衡为中直、军直代表团代表;刘杰为晋察冀代表团代表;陈化争、程玉琳、杨寿堂、杨青、杨俊亭、信锡华等6人为晋冀鲁豫代表团代表;马国瑞、王枫等2人为山东代表团代表。
二、10位代表当选时间
七大召开,可以说经过了长期的准备。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七大召开,期间整整相隔17年,在这漫长的17年中,曾多次酝酿召开七大,但终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而未召开。1938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了召开七大问题,同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研究。
1939年6月14日、7月21日,中央书记处先后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选举七大代表的两个通知,1939年下半年,第一批七大代表开始产生。在这一阶段产生的党代表邢台籍共3人,分别是陈化争1939年秋当选,杨俊亭1939年9月当选,王枫1939年底当选。
在筹备七大的过程中,中央根据各地党员的情况,对七大代表的名额进行过多次调整和增加,1943年8、9月间各地根据中央要求再次指定或推选了一批代表,时任冀鲁豫区委常委信锡华当选候补代表。
1945年革命和战争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七大召开的条件更加成熟。但一方面随着党员人数增加,代表队伍亦需扩容,另一方面,因为几年来两次选出的代表,已经时间较长,有的因工作离不开,不能到延安与会;有的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延安,与会困难;有的牺牲、去世了;还有的是代表资格审查没有通过等等,分配给各地的代表名额有了空缺。为了保证大会的顺利召开,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补充。但若让各地按照既定程序增补显然时间上来不及,所以中央决定由各代表团从在延安学习的同志中补选部分代表。此时在延安工作学习的邢台籍党员张子衡、刘杰、程玉琳、杨寿堂、杨青、马国瑞顺利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当选了代表,张子衡、杨寿堂为候补代表。
三、当选代表是组织对其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认可
当选七大代表现在看来是政治荣誉加身,但更是责任使命的赋予,这荣誉和责任的背后,要用过硬的政治信念,出生入死的突出工作实绩去支撑。这些代表们无不是在战火烽烟中、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拼杀腾挪脱颖而出的。
张子衡,1899年生人,1933年1月入党。1934年11月始任中共直南特委秘书长,1935年参与领导和组织直南暴动,1936年奉命从事党的机要交通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曾任中共平汉线省委秘书长,冀鲁豫省委委员、秘书长,冀南区委秘书长,晋冀豫区党委秘书长。曾随晋冀豫区委主要领导插入日军尚未侵入的冀南腹地,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周旋于土匪和杂牌武装力量之间,促使他们走上抗日道路。在巨鹿,他是代表地方党组织与东进纵队联系的第一人,为八路军东进部队在冀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39年后在延安中央机关、中央秘书处工作。曾任中央办公厅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机关党总支书记。1945年当选七大候补代表并参加大会。
刘杰,1915年生人,1932年入团,1935年入党。曾参加冯玉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先后在司令部宣传部和干部学校工作,并担任干校团支部书记。1936年起历任北平西郊区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农委书记,中共宛平县中心县委书记,在平西组织抗日游击队,后率部队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至1942年分别任晋察冀第三特委书记、边区委员会委员,中共北岳区第三特委副书记。1943年赴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当选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
陈化争,1913年1月生人,1935年加入党。1935年起历任青年赤卫队队长,巨鹿县第二区委书记,巨北县工委书记,巨南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巨北县委书记,巨(鹿)南(宫)工作委员会委员,平乡县委书记,冀南区第二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冀南第二地委副书记。1935年参加并领导巨北一带分粮斗争,冀南十三县农民暴动。在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大规模“清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组织“打狗队”进行隐蔽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参与开辟和巩固冀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秋当选七大代表。同年12月从中共北方局党校动身去延安。途中遇敌负伤。1941年1月后进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至6月出席七大。
程玉琳,1914年6月生人,1934年入党。1935年参加了党领导的冀南暴动,组织和领导了巨鹿、广宗一带分粮斗争。1936年起历任共青团巨鹿县委书记,冀豫晋直南特别区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巨(鹿)南县委书记,巨(鹿)广(宗)工作委员会书记,巨密县委书记,冀南区第二地委委员,地委常务委员,冀南区第二专区工农会主任,冀南区第二地委民运部部长和农会主任、晋冀鲁豫边区贫农委员会主席,冀南区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两次被派往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当选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
杨寿堂,1892年生人,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9年宣布退出国民党并带领贫苦农民进行反对国民党新军阀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斗争。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南宫县北贾城支部书记。1935年8月参加直南农民游击战争失败后,被迫逃到外地。1937年7月后曾任南宫县西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常委、动员分配部部长,南宫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冀南区农民抗日救国总会主任、党团书记,冀南第四专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1939年任冀南赴大后方呼吁团党支部书记,与团长齐燕铭率团赴重庆,宣传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形势。1942年秋奉命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当选七大候补代表并参加大会。
杨青,1914年11月生人,1936年6月入党。1937年起历任南(宫)清(河)工作委员会委员,清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冀南第四地委委员兼清河县委书记,广宗县委书记、地委委员。1940年6月受冀南第四地委委派以地委代表身份到邢(台)济(南)路南的临清、邱县、企之、广曲等县做地方工作(主管企之、广曲两县)。1941年后历任中共冀南区委第四分区地委组织部部长,冀南区委第四分区常委。1943年9月离开冀南赴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当选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
杨俊亭,1917年11月生人,1937年11月入党。受父亲杨寿堂进步思想影响,学生时代即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7月起历任南宫县西区战委会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救亡民报》编辑,南宫县妇女抗日救国会组织部部长兼党团书记,冀南区妇女抗日救国总会主任,冀南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参与创立冀南区党委和发展冀南区妇女救亡工作。1939年9月当选七大代表。1940年1月起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任党校总支委员。同年到延安,进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出席中共七大。
信锡华,1915年5月生人,1934年春入党。1934年起历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巨(鹿)任(县)隆(平)工委书记,直南团特委秘书兼《少年先锋报》编辑,广宗县委书记、巨鹿中心县委书记,兼领导南(宫)清(河)团工作委员会,直南团特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5月按照党的指示,到东北军冯占海部当兵并做兵运工作。不久奉命回直南特委工作,并以所开中药铺和医院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掩护组织活动,支援活动经费。西安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秘密开展兵运工作。1938年初参加中共直南特委党校学习。半月后被分配到直南特委组织部任干事,后任直南特委党校教务主任,南宫中心县委委员、巨鹿县委书记,冀南(冀鲁豫)省第五特别区委员会书记,冀南区第五地委书记,冀南区委委员、第四地委书记,冀南区豫北地委代理书记,冀南区委代表办事处负责人,冀鲁豫军区军政委员会委员、冀鲁豫区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区委社会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民运部部长,冀鲁豫区委常委。1943年春在北方局整风班参加整风学习。同年当选七大候补代表,赴延安参会。因大会延期,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参加七大。
马国瑞,1915年生人,1932年春入党。1933年起历任南宫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直南特委巡视员,巨南中心县委委员,共青团直南特委书记、宣传部部长,直南特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直南特委书记,平汉线省直南特别区临时委员会书记,冀豫晋冀南特委书记,冀南(冀鲁豫)省委宣传部部长兼第四特别区委书记,八路军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1939年冬赴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起任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中央西北局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第六部主任。1945年当选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
王枫,1922年11月生人,1938年5月入党。1938年初因日本飞机轰炸县城,在读的新河县简易师范学校被毁停课,遂参加战地动员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抗日救亡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5月入党后,遂被送往中共冀南区委党校学习。10月调中共鲁西区委工作,后调山东肥城县、东平县做妇女工作,任东平县委委员、妇委副书记、妇救会主任。1939年5月参加刘来寺战斗和陆房战斗,表现出色。年底当选七大代表。1940年下半年赴延安参加七大,1941年2月到达延安。因大会延期,先后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七大。
四、七大代表作为共产党人的一代精英,在以后的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台籍的10位七大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成为我党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为建设新中国建立了卓越功迹。
(一)张子衡、刘杰、杨青、马国瑞成为省部级领导
张子衡,1959年9月起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委监察委员会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7年12月起任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辽宁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杰,1952年8月起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期间地质部找到了我国第一座铀矿),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9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二机部主管核工业和核武器,在其主持二机部工作期间,为我国原子弹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8年10月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务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河南省委第一书记。1982年9月、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两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因在任内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奠定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技术物质基础,基本建成中国核燃料工业体系,在组织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于2009年1月获得首届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杨青,1966年7月起曾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国家档案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11月起任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特邀代表。1986年底离休。2008年1月14日在武昌逝世。杨青同志逝世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委托湖北省委专程到杨青同志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马国瑞,1949年8月起曾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第二书记,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代理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第一、第二届主席,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12月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2005年10月30日逝世。在马国瑞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吴官正、王兆国、刘云山、贺国强、王刚、万里、乔石、李瑞环、宋平、刘华清、尉健行、薄一波、何勇、肖扬和彭冲、韩光等领导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二)陈化争、程玉琳、扬寿堂、杨俊亭、王枫都干有所成,被委以重任
陈化争,建国后曾任江西九江地委书记兼任江西九江军分区政委,劳动部党组成员、劳动调配司司长,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二局副局长,西安国营八四五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全国农产量调查总队队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9年至1982年任第五机械工业部机动技安局局长。1982年离休。
程玉琳,建国后曾任邢台地委书记,兼任华北军区邢台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邢台专署财办党组书记,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山市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唐山市委副书记,唐山市委书记处书记,唐山市委监察委员会书记,唐山地委书记处书记,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河北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农业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7年12月起历任河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
扬寿堂,1946年冬奉命筹建冀(县)衡(水)农场。1950年至1963年任冀衡农场场长。历十余年,将冀县、衡水、枣强交界处地带的“千顷洼”建成了一个机械化农场。1963年退休。
杨俊亭,建国后曾任渤海区委妇委会书记、渤海区妇女联合会主任,华东军区防空军政治部民联部副部长,直属政治部主任,直属干部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处副主任,江苏省委政法部政治处处长、江苏省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监委驻化学工业部监察组监察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71年10月后任化学工业部橡胶研究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常委,交通部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搞落实政策工作,铁道部政治部审干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12月离休。
王枫,建国后曾任贵州贵筑县县委副书记、书记,贵定地委委员,抚顺重型机器厂党委第一书记、抚顺市委委员,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党委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71年8月后任四川省委常委,省委驻一三二厂指导工作工作组组长,成都市委书记处书记,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副总局长、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组长,参加中央组织的工作组,考察湖北省委领导班子,参加中央驻广东整党联络组工作。中共十二大代表。
(三)信锡华党籍得以恢复
信锡华,建国后曾任石家庄市总工会文教部部长,1955年因病休养。1958年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教务处干事。1960年又因病休养。1964年任河北省农业大学农场总场场部秘书。1972年12月26日因病在石家庄逝世。1987年8月经北京军区军事法庭和军区纪委,对其1947年12月在冶陶会议三查三整中被控告犯有严重错误被开除党籍问题进行复审后,恢复党籍。2021年5月其子女将其遗物包括七大代表证、七大会议记录本、冀鲁豫边区合并后至19449年春组织概况(文稿)、1943年冀鲁豫抗联区以上各级干部数目统计(文稿)等10余份革命文物捐赠给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
五、一种特殊现象,邢台籍七大代表中6人有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的经历
马国瑞,在1978年至1985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张子衡,曾任中央东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处长、办公室主任,辽宁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监察委员会第一书记。
杨青,曾任武汉市监察委员会书记,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程玉琳,曾任河北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79年初任中共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
杨俊亭,曾任中监委驻化学工业部监察组监察员。
王枫,曾任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副总局长、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组长。
充分证明了他们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坚定做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个人素质和品质。
六、在邢台籍代表中产生了两个“之最”
一是最少见的“相遇”。在这次精英荟萃的大会上,有多对夫妻、姐妹、同村代表,而在邢台籍代表中,南宫人杨寿堂、杨俊亭两人的父女代表则更是非常特殊的“相遇”。父亲杨寿堂,是在任冀南第四专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时被选为候补代表的,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女儿杨俊亭,则在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时被选为正式代表,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父女既是党校同学,又同为七大与会代表,这是最为少见的情况。
二是年龄最小的代表。王枫1922年11月生人,1939年底当选七大代表时刚满17周岁,党龄才1年多,七大召开时也仅有23岁。尽管广东籍大后方代表团代表方朗,1923年生人,1929年11月当选代表时年仅16岁,比王枫还小些,但她是候补代表。所以说王枫是七大正式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