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就像名人名言中讲到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社会分开,或者与其他人分开而独立存活,就像每一座岛屿,如果离开大陆妈妈的怀抱会变成孤岛一样。所以父母对孩子这方面的引导一定是有必要的。 一位妈妈讲到儿子在上初一时第一学期借给学生56块钱,到现在(初二第二学期)都没还,儿子的理由是他现在还经常向别的同学借钱,确实很拮据,所以他虽然到现在还记得这件事,但是一直没有开口要对方还钱。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是因为善良,并且也从这个角度进行了引导。 但是我感受到的这个孩子不单单是善良,他跟同学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从另外一个或者几个角度进行引导的。例如,他可能是因为下面的原因而一直没有做这件事情,虽然他很想(因为妈妈建议可以放弃的时候,他极力反对。)假如他直接跟同学讲会怎么样?是担心对方不还或者找借口继续拖延?还是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同学关系?所以一直这样忍着欲言又止,实在憋不住了才跟妈妈讲起。或者一直拖到现在本身就是对对方的一种讨好,或者因为不好意思(前面提过,怕破坏同学关系),甚至不敢(同样担心最坏的结果:钱没被还回来,以后俩人也没得玩了。)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孩子的这种做法会助长对方这种人(习惯借别人钱过活而且经常迟迟不还)的行为。对呀,我也受到了启发。 所以,看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结合背后的原因,这样适时引导才会培育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孩子不单单是善良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