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回到家,听到刘勇说安排他和陈二秀相亲,立马就拒绝了。
这陈二秀是隔壁村陈建林的二女儿,听名字就知道这家人对女儿的不上心了。陈建林家三个女儿,俩儿子,大女儿叫陈秀,第二个生的还是闺女,就干脆取名陈二秀,第三个闺女就叫陈三秀,幸亏第四第五胎生了儿子,要不然还得按顺序排下去。
陈建林三个女儿都只读了小学,会几个字。陈秀十几岁的时候就嫁人了,和她老公在外打工认识的,嫁到外地去了。陈建林夫妇暴怒不已。所以陈二秀的婚姻,他们一定要看好了。
陈二秀也是精明人,她心想绝对不能像大姐那样嫁个穷苦人家,世世代代农民,干活苦一辈子。原本媒婆把她介绍给了刘国庆,也就是刘斌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刘国庆还没表态呢,陈二秀得知他是在村委的干部,就先跟媒婆说,她看上了。
因为刘国庆还没表态,媒婆又告诉陈二秀,隔壁村的刘斌是读了大学回来的,在镇上工作,要不去说说看。陈建林和陈二秀一听,这条件比刘国庆要好哇,就让媒婆想办法说去了。
刘勇夫妇正准备着给儿子介绍对象呢,得知陈家有女,芳龄十八,待嫁闺中,就带上刘斌的照片约好去看了。
陈二秀长相一般,因为长期干农活,皮肤黝黑黝黑的,干活麻利勤快,最讨刘勇夫妇欢心的是,二秀说,“我没斌哥那么本事,我就普通一女人,就会干活,服侍人,以后生几个胖小子。”
这正合刘勇夫妇的心意啊,刘家就刘斌一个男的,要是下一代能多几个男娃子,岂不是更好。所以这事儿,也就算半成了。
刘斌知道这事儿后,气到不行,说是说相亲,其实父母早就看好了,他就负责去看一眼,熟悉熟悉,然后就结婚。于是拒绝了。
刘勇夫妇好说歹说,都没用,刘斌就是不去见陈二秀。媒婆打电话问宋红梅情况,宋红梅一五一十地都说了。
结果,第二天,媒婆带着陈建林父女过来了,说是说出门转悠,刚好走到这地儿,就进门看看。其实啊,女孩子没有必要这样上赶着去男方看的,这样会被轻贱,但是刘斌这条件不错,村里谁家女儿嫁过去都是高攀啊,也就无所谓这些礼节了。
这是刘斌和陈二秀的第一次见面,刘斌对陈二秀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是碍于情面,过门都是客,而且他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好表现得太明显。其实陈二秀也不懂什么爱情,就是知道刘斌条件好,嫁给他准没错。
父女俩走后,刘斌放了狠话,“我在镇上有中意的人了,出身于书香世家,举止投足间的气质都比陈二秀好上百倍!你们别想我会娶这村妇!”
“你别想着在外面读了几年书,就翅膀硬了,以为自己厉害了。男人就该找比自己弱的女人,能干活,会伺候人,能生娃的女人!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女人十指不沾阳春水,你是想整个花架子回来伺候着?我们家是农民,就得干活伺候老人。”刘勇气到不行。
谈不拢后,刘斌没等到下午,周日中午就赶回了学校。他不想待到家里。
没想到的是,连刘斌的姐姐刘芬都把电话打到他办公室去了,“斌,听话啊,你说人家条件那么好,气质好的能看得上咱家吗?男人在家没点尊严咋整啊。你就跟二秀好好过得了。”
“姐,姐夫在家够有尊严吧,啥事不干,连倒杯水都要叫你去,你生病了他也不管……”
“你说什么呢你,你别掺和你姐夫说事儿啊。他出息,家里有产业,不用出去奔波,我吃喝都是他的,媳妇不都得伺候婆家吗?”
“呵呵,他出息?是他爸出息。”刘斌冷笑着把电话挂了。
刘斌回到学校后,心情很不好,连周末都不回家了,免得爸妈又提起陈二秀的事儿。
生活按照平时那样进行着,一天,刘斌在食堂吃完晚饭后,就在校园里溜达。然后远远看见了苏诗华,他正想走过去,发现苏诗华正在和一名年轻男子聊天,聊得很开心。那男子西装革履的,模样挺俊,还提着个皮包,看得出来,是个条件不错的男人。
虽说不知道苏诗华和那个男人什么关系,但一下子唤起了他心底的自卑,他一直没敢跟苏诗华表白不就是因为担心自己配不上吗?
自从那次之后,他很少主动和苏诗华聊天了,苏诗华倒没有什么变化,照旧找他交流学生的学情。
不知不觉到了国庆,刘斌想着不回去了,就留在宿舍里度过假期就行,没想到,家里打电话到办公室里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