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个句子“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读一些书,读书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学和初中学习条件都很艰苦,学校的小图书馆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基本上不对外借阅。我能接触的除了课本,就是参考书,没有扩展阅读的机会。学校的环境也很轻松,没有太大的压力,老师不会刻意推荐什么书籍,学生也处在贪玩的年纪,所以在最容易塑造兴趣的阶段,我没能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
高中时离开家门,课业紧负担重,就读一些课外书来自我减压。那时十分喜欢各种杂志,各种心灵鸡汤,像《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等,通常都是小文章,却蕴含着大道理,还有些让人放松的小笑话。那时也喜欢比较流行的韩寒、郭敬明的“叛逆小说”,体会韩寒的辛辣犀利,感受郭敬明的柔情似水。也会有意的去拜读一些经典文学名著,知道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为理想执着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勇敢追寻爱与尊严的简·爱,历经苦难的汤姆叔叔……与这些不朽人物的对话,让我认识社会与人生,从中感受真善美。
大学里,图书馆是一个重要资源,我在里面学了许多功课,查询了各种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大学最后一年,我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感到迷茫、困顿、焦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我带着饥渴的心一次次走进图书馆,在这里寻找想要的答案。在里面走一走,翻一翻,看一看,我总会有所收获,迷茫时找到信念,困顿时找到振奋,焦虑时感受平静。毕业后甚是怀念大学图书馆有这么多藏书,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对外开放的大型图书馆了。
参加工作后,赶上智能科技流行大潮,掌上阅读成为了我的习惯,每天接收很多碎片化的信息,加上各种新媒体和APP,我基本上告别了纸媒。掌上阅读便携、易用、容量大,非常适合现代生活,但弊端也很突出,需要静心思考、反复琢磨的深度内容,很容易被我一掠而过。
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被淘汰。“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最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会坚持阅读,去广泛涉猎,也精于术业;我会坚持读书,去品味历史,也憧憬未来;我会坚持读书,去了解世界,也认知自己……
转自公众号《魅力太行》,本文作者:王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