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 迈克尔 波特
之前已经写了一篇“时间里的行动力”,讲述的是采铜大神所著精进一书的前半部分(1-3章),从如何对待时间,到即刻行动的方法论。
本文要讲述精进的后半部分(4-7章),以学习为主的方法论。从如何学习,修炼思维,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到做最酷的学习者,全面阐述了一个学习者从0到1,从无到有的精进过程。
04 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如何学习,才能直面现实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带着问题去读书,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学习这个教材,学完后怎么应用?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一直探究下去。
此观点与跃迁古典老师的功利性读书法一致,由此可见,好的方法大牛们都在用。
带着问题去读书,继续深入解码,不止了解内容,还要知晓原因与过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关于这点,情景转换至公司团队管理,管理层在向下级下达任务时,不仅要让对方知道你需要他做的具体事情是什么,还要让对方知道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理由是,每个人对任务的理解都有差异,只有他明确了解这项任务的目的,才能正确导向其行为。
这个理论放在读书中如是,工作中如是,生活中亦如是。
解码的基本规律: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内容如何构成?效果如何实现?
一篇好的读书复盘笔记也应当从这几个层次出发,详细解码书中内容、感受、价值、效果。有时候,或许效果没有那么快显现,所以,我们可以在践行后再进行一次复盘,这样的二次复盘会来得更加深刻而有意义。
寻找解码的入口: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求同而存异,刨根究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05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威廉津瑟说:好的写作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其最洁净的部分。每一个无用之词,每一个在动词中已表示其相同意思的副词,每一个使读者不知谁在干什么的被动语态结构---这些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成千上万种掺杂物。
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简化输入信息,简化输出信息,简化思考信息。适当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尽可能培养自己简洁的表达能力,具备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假期时学习李忠秋老师的“结构化思维”课程,获益匪浅,通过金字塔结构总结归纳展开,训练人在30秒内说清楚一件事的能力,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也是简洁的表达能力。
任何一项的技能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刻苦和努力。
06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才能的定义:自发地重复出现且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盖普洛公司有一个工具叫“优势识别器”,通过多项选择的测试,可判断出你的优势所在。一个人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长板与短板,更有利于发挥所长,弥补其短。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好自己的优势才能。绝不苟且,做到极致。
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在一个几百人的社群里,你将如何做好你的自我介绍,有突出的长板,明显的特色,更容易被人记住并链接。很多时候,机遇就是在不经意间不期而遇,珍惜每一次与人交流的机会。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学习也好,目标也罢,需要踮起脚才能够得着的。
比如,公司今年设定的初始销售目标是500万,你分析研究后,将其翻倍,这就是所谓的“必要难度”的挑战。
没有难度的挑战会带来懈怠,更会让你丧失成就感;过高的目标会带来焦虑和压力,无异于拔苗助长。
好的目标会让人感到有压力,却不会过分焦虑;有挑战,却不会失去动力;有忐忑,却不会丧失信心。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理论是:成功是把爱好发展为你的职业。关于此理论的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不予多说,百度上太多。
这里想说的是采铜大神的另一个理论:因努力而热爱,放弃对兴趣的执念,提升浸润的深度,增加互动,把被动的事变主动。
有句话说:距离产生美。兴趣变职业,无欲无求变锱铢必较,那份曾经享受乐趣的心情想必也变得不一样了吧?
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将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的职业,世上无绝对,从来都没有一定的好与坏。比如,爱写字的人将写作变现,爱好绘画而成为插画家,努力得到了肯定,这都是令人高兴的事儿。
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职业呢?终究还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在红尘世俗里摸爬滚打,对自己的职业,从“不知庐山真面目”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循环往复。
如果,你做一件事,先不管自己有没有兴趣,只是去做,并且很投入、很专注的去做,全身心的感受做这件事的过程,主动思考如何能够做到更好,把被动的事变主动,那么你会发现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你也可以毫不痛苦的坚持下去。
笔者的这项亲身经历在运动上,体育小小白,体能差到爆。从不会游泳,到逼自己学会游泳,再到爱上游泳,耗时一周;从不会滑雪,到学会滑雪,再到爱上滑雪,消耗几个周末。所以,其实,你并不是不喜欢,并不是真的排斥,你只是不够了解,才会畏惧。
当你开始了解,给自己另一种可能性,给自己空间,尽情的去发挥施展,自行把控方向和进度,那么即便最开始觉得兴味索然,之后兴趣也可能会一点点生长出来。
07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采铜大神说: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要做最酷的事。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小说,名字叫“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起初看名字的时候,只觉毫无兴趣,随波逐流之人,何乐趣之有?
后来耐不住朋友的推荐,读了几章,发现作者文笔很好,吸引我读了下去,越往后读,越惊觉这主角哪里是随波逐流之人,明明是特立独行之人啊!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只做酷的事,这样的主角与采铜大神笔下的成功者特征完全吻合。虽然是小说,可是这样的人,即使放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不具备主角光环,也是注定会成功的。
幸福的人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
其深层含义在于,幸福的人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懂得付出的乐与收获的苦,成功者如是。有人说过,他从未见过一个成功人士是不爱读书的,更从未见过一个成功人士是不勤于思考的。
底层逻辑是相似的,方法论是求同存异的,极致践行是百花齐放的。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独一无二的。
希望,下一个,是读这篇文章的你!
后记: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努力、刻苦、勤奋、利他、践行的最酷的学习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