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有感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感觉现在哪里还有这样淳朴而温暖的人情,无欲无求的帮助他人,真是让人又暖又动容。

记得看奇葩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桥段,有人说罗振宇老师做的是知识付费,他很生气,立即反驳,我做的不是知识付费,是知识服务。

现在哪有服务不用钱的,付费的不是知识,而是服务。

概念的区分和扭转,让我印象深刻。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给钱的。

更没有人因为占了便宜而心中窃喜,反而觉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这种纯真善良,大概才是人之本性。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这样的态度虽然蒙昧,但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这样的人是多么值得人尊敬啊。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

我希望我每天起床,看到的或是日出,或是阴云,是自然,是朝气,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力量,以及我对生活的热情。

事情也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

父亲很宽厚,或许他并非思想开明,纯粹基于他对女儿的疼爱。

他真是一位极好的父亲,一位极好的渡船人。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继承了祖父的从容平静,内心纯粹平和,这大概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不是性格使然,而是环境使然。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江面,小船,摆渡人,水声,歌声,竹管声。

强烈的视听感在我的脑中呈现出鲜活动态的一幕,这是我向往的恬淡悠然。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这是什么神仙描写,感觉到了溢出文字的一股股仙气和诗意。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妙哉。

——

……后面省略一万字。

因为变懒了,纵然脑海里有各种想法交织碰撞,各种感受汹涌澎湃,但却懒得组织语言去表达和倾诉。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T_T

以此祭奠我夭折的读书笔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