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写法比较偏叙事性的风格,像讲故事。文章开头以教师工作里一个具体的情景或事件描写为切入点,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教师的工作状态,将读者代入进教师视角中,引起读者的兴趣共鸣。
这种写法是偏叙事性的,有点考验作者的笔力,又要求作者对老师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职称、获奖证书、社会荣誉这种表面东西,而是更加深入了解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经历过的事情,通过具象化的文字描述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让文中的人物性格更加立体。
关于这类写法,我总结了一个写作公式,是:
场景设定+人物行动互动+人物介绍和背景+情感价值观/人物介绍/设置悬念......
文章开头是400字的篇幅,用这个公式的话,我喜欢安排的节奏是这样:
第一部分描写教师的工作情景,描绘一个具有画面感的、具体的工作场景片段。这个场景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工作,而是与不同的角色进行交互,教师也不只是扮演单一的教师身份,而是多个身份的重合。
第二部分介绍教师的身份和背景,用100字以内介绍他的工作。在这部分,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凸显教师不同寻常的地方。也可以加入教师与他人交互的内容,使教师的人物角色立体化。
第三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教师的工作成绩、社会荣誉等;写老师做这件事的目的或感悟也行;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都可以。
为了方便你们理解这个写作公式,我先虚构一个“老师给选手做赛前训练”的场景:
xx学院,傍晚,放学铃声响起,伴随学生的离去,教室恢复了以往的安静。
此时,xx实训室却是热火朝天。一位老师正指导学生操作xx设备。老师拥有12年带学生参赛的经历,丰富的经验让他一眼就能看清学生操作失误之处。“你这样不对,看我操作。”
见学生犯了错,老师便亲自上手操作示范,让学生在身旁观看。等操作完毕后, 老师再让学生上手操作,指正学生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细节。经过反复操作,学生终于无错的完成一个高难度操作,老师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位老师是xx学院xx专业的教师李高专,自从2010年担任专业教师以来,他连续十年带领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xx赛项,为学校捧回奖杯12枚。
2021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24年,李高专老师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邀请担任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xx赛项中国队备赛教练。
这是比较OK的文章开头,再逐句分析的话,就是这样。
xx学院,傍晚,放学铃声响起,伴随学生的离去,教室恢复了以往的安静。此时,xx实训室却是热火朝天。一位老师正指导学生操作xx设备。老师拥有12年带学生参赛的经历,丰富的经验让他一眼就能看清学生操作失误之处。“你这样不对,看我操作。”见学生犯了错,老师便亲自上手操作示范,让学生在身旁观看。等操作完毕后, 老师再让学生上手操作,指正学生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细节。经过反复操作,学生终于无错的完成一个高难度操作,老师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段描述的是老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情景,大伙可以借鉴的是一二段对比的写法,后边接上一段描述,说明老师做这个工作的优势,后边再接上动作细节描写。
这位老师是xx学院xx专业的教师李高专,自从2010年担任专业教师以来,他连续十年带领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xx赛项,为学校捧回奖杯12枚。2021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24年,李高专老师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邀请担任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xx赛项中国队备赛教练。
这段就是人物介绍,用时间和获奖的含金量来证明李红专老师在带队参赛的权威性。
这样一篇文章开头就搞完了,再删减一下,这个模板是可以仿写的。
比如,我再编个“张大炮夜巡宿舍”的场景......
xx学校,晚上11点的夜幕低垂,宿舍楼里,喧嚣渐渐退去,每个房间逐一沉入宁静的黑暗之中。
(首句铺垫环境)
在250宿舍的一个角落,被子下透出一抹微光,原来是xx正玩手机。突然,门外传来阵阵的敲击声,他连忙合上被角,藏好手机。过了一会,谢凯掀开被子一看,窗外有个人影,透过眼镜的目光正盯着他。是张大炮!!谢凯心跳加速,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
(跟之前的安静形成转折)
张大炮在窗外驻足了一会儿,见各个床位没有任何动静,便去下个宿舍巡逻。(引出故事主人公(教师))
去宿舍巡逻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张大炮已经干了15年,十五年,5475天,他夜间巡逻宿舍的天数高达2000多天。
(引用大数字说明主人公对这份具体工作非常熟悉,反映主人公十分尽责的工作态度)
时间到了11点40分,张大炮即将巡逻完宿舍楼时,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是妻子:“什么时候回来?我买了夜宵。xx(孩子名字)!!不许玩手机,早点睡觉。” 听到电话那边传来的吵闹声,大炮的眼神变得柔和,步伐也轻快起来。
(用家人的话语描写引出主人公的其他身份,完成教师到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切换)
张大炮名叫张小亮,在xx学校当了15年班主任(人物介绍)。他带了5届班级,送走了几百个学生(工作成绩)。张大炮,是学生们给他起的外号(留下悬念)。
至于这个外号,其实大有来头。
一般,像这种事件导入型作为开头的文章篇幅一般在3000字左右。通过描述老师的某些特质,结合学校开展某方面的工作,以小见大反映学校做这些工作做得很不错。
比如,你想学校在非遗传承方面做得还不错,你可以写非遗传承工作室的带头人,那文章开头可以这样写:
“同学们,看我做。”在xx学校的烹饪教室,一群学生围站在姚明老师的操作台旁,观察她演示螺蛳粉制作技艺。
姚明老师是xx学校的xx专业老师,她在2020年获得柳州螺蛳粉技艺传承人,常常被学校邀请去上螺蛳粉制作公开课。
在姚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制作螺蛳粉。 从煮粉、熬制汤底,到调式配菜,每一步力求做到标准无误, 随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螺蛳粉陆续出锅,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看着学生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姚明老师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她看来, 非遗的传承不仅仅在于技艺的教授,更在于激发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非遗非活水,何以传千年?文化入人心,生机得无限。
你想写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这块做得特别好,连续5年的就业率有80%以上,那你可以写某位领导开展访企拓岗的行动,文章开头可以这样写:
李明是xx学院招生就业处的主任,负责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季即将来临,学院今年毕业生有8000多人,就业任务十分严峻。根据学院安排,他带领团队来到河池都安县开展访企拓岗行动,这是他访企拓岗的第四家企业。
座谈会上,李明了解到企业有招聘需求,并得知岗位跟毕业生专业对口时,李明很是兴奋,盛情邀请企业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同时提议在招聘会之余,安排企业与学院的二级学院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
“希望你们能多多支持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工作。”参观车间后,李明握住经理的手说道。
李明深知,每一次握手不仅是为了眼前的毕业生,更是为了学院长远的就业渠道拓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写作公式先介绍到这,还有个问题:
用这个开头,可不可以虚构工作情景?
我的意见是先咨询老师愿不愿意这样写。
他允许,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