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比尔》此书表意讲述的是主人公阿三的感情和命运,实是在剖析在那个时代的第三世界所遭受的多元文化撞击。阿三由女学生沦为女囚,从自持走向放纵,同时也在喻示她难以逃脱毁灭的厄运。阿三不仅仅是阿三,她还代表了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王安忆曾说过,《我爱比尔》这部小说完全与性、爱情是没有关系的,是写发展中国家的处境。阿三是个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也是第三世界的隐喻,书中透彻的描写出文化的强弱两方是如何发展的。
故事的走向是有预兆的。比尔说:“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你来告诉什么,我们看见了我们需要的东西,就足够了。”阿三回答道:“而我也只要我需要的东西。”在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比尔就占据了高姿态,就像发达国家那样,它们自身的能力让它们在多元文化面前可以狂妄。而阿三“在家排行第三”,它没有过多的资本,只有靠内在的底蕴吸引比尔。从阿三献身给比尔开始,就表现了第三世界想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美好愿望。阿三和比尔都站在自以为对方的思想里对话行事,比尔用了解到的中国观念去揣摩阿三对性的态度,而阿三又想以开放的心态去融合比尔。就像是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渴望,它们可以摈弃高傲的态度,就像一个真正的西方国家那样去融合,去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可他们从不是真正的相爱,就像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阿三是把比尔迷住了,因为她的东方韵味,还因为她迫切想要了解他的心。在这个时候,比尔对阿三是赞赏的,比尔说过:你是最特别的。从来没说是最好的。比尔认为阿三虽是中国女孩,但她的精神更接近西方人。阿三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西方的思维模式,在她本身也融入了西方的文化。阿三不希望比尔将她看成中国女孩,可是她之所以吸引比尔,就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女孩。阿三想在中西之间找一个平衡,找到中西方合流的那一点。发展中国家既想保留自身的文化底蕴,又想有新的思想迸发,可它们并没有做到,在发展的同时,只会借助外力,没有想发展自己的文化,剩下的只是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
就在她等待比尔的同时,比尔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他不打算带着阿三,这个西化的中国女孩,她早已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此时的阿三,还只是迷惘,迷惘没有使她完全堕落,而让她彻底毁灭的就是她自己的内心。失意的阿三遇上马丁,马丁不懂画画,但他能评画。马丁说:阿三,你是我的梦。阿三说:马丁,你是我的最真实。阿三,或者说是第三世界国家,又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它们对西方文化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与憧憬。可马丁还是没有让这个女人走进自己的世界。
阿三堕落了,在不能画画的日子里与不同国家的男人交好,她不再觉得羞耻,她的贞操她的才华都理她远去。美国评论家说她的画遮住落款就和西方画无差别,阿三失去了中国自己的东西,最吸引人的部分已被她抛弃,我想这就是文化迷失吧。
笔者没有把阿三的故事止步于此,她安排了阿三最后的归宿——劳教农场。在那里,阿三算是自降身价了,不能画画,只能日复一日的劳作。就像是文化的衰落,终日只能和不及自己的人交流,没有进步的空间,难道只能与他们混为一谈了吗?在这时,阿三的出逃就顺理成章了,她本就不是属于那里,她有她高傲的性子,怎会蜗居在牢笼里。在故事的结尾,一个掩埋的“处女蛋”成为了点睛之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当然得小心呵护,不给别人看到。阿三没做到,第三世界的国家又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