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该如何满足?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精足”。
“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之举动。
“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虽然现在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富足的生活,更舒适的环境,但要清楚一点,过于富裕优越的生活不会给孩子以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孩子的激情、理想和斗志,
正如松树生长于瘠土,肥沃土壤反而长不出挺拔刚毅的风格一样。所以,为了实现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装穷”、“藏富”,做孩子的心理训练师,教孩子学会忍耐,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不是唾手可得的。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他的孩子,也提到“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他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我女儿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诵下来三十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做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公益广告语如今已深入中国父母的心灵。然而,背离这句话的初衷的恰恰是父母自己。在中国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看上一个PSP或者一个iPad,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无疑是孩子“绑架”了家长。还有的家长自己舍不得买名牌,却毫不吝畜地满足孩子的名牌欲,还极尽讨好地对孩子说:“宝贝,这是限量版耐克鞋,一千五百块一双,看妈妈多爱你。”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富爸妈超量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家境普通甚至结据的父母也在超前满足、即时满足孩子的欲望。
一对夫妻从农村到城市,靠捡破烂为生。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却花三千多块钱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孩子有了电脑,天天玩游戏,反倒不想去上学了。
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不知道可怜父母心,家长们是否想过,你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
和犹太家长带领孩子们“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不同,中国家长总认为家情是大人们的隐私,是孩子们的禁区。自己是苦是累是委屈,不能让孩子知道,不能让孩子的思想有负担,影响学习成绩。但是,又不能让孩子衣食住行上比同学们差,怕孩子人前人后受歧视,产生自卑感。
父母们承担下来一切,本是出自一种奉献和牺牲,可是,对家情知之甚少的孩子,对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感到习以为常,被超量满足久了,更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从而产生理所当然的依赖心理。
在犹太家长看来,对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的“适当不满足”,才是真爱孩子的表现。一味地迁就孩子、满足孩子,这叫做溺爱。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害”。
女儿舞蹈班里有个小朋友叫莎莎,她家里很富裕,女儿应邀去她家里玩,回来之后很有感触,说:“妈妈,莎莎家是大豪宅,家具非常高级。不过,莎莎的房间很小,而且,里面的家具看上去都很旧,也不时髦。”我问女儿为什么,女儿说,莎莎告诉她,她父母非常爱她,他们会竭尽所能为她提供最好的学习和拓展人生的条件,但是,正因为爱她,才不会为她提供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为,她应该,也能够做到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
莎莎父母对孩子的“适当不满足”,给了处于两种家教文化夹缝中的沙拉深刻的启迪,更坚定了沙拉向犹太家庭教育取经的念头。
那一阵子,沙拉正为怎么培养女儿而纠结,为“穷养儿、富养女”的俗话矛盾,莎莎父母的教育理念坚定了沙拉的想法,那就是:从小富养的女儿长大后,遇到了粗养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凡事都必须掌握一个度该讲原则的时候还是要讲点原则。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种磨难。自小,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录取分数线就比男性低,差一分都将面临名落孙山的遗憾。走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情的对手,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同情你,对你网开一面。尤其是走进婚姻后,习惯被全盘满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培世事的富女儿,将怎么面对真实人生呢?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盲目无益的激情和冲动。然而,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超前满足”、过分的“超量满足”、姑息迁就的“即时满足”,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难道这就是家长期望的吗?我想,应该不是吧!
不过“延迟满足”训练是一种慢功,不能一蹦而就。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留下适应“延迟满足”的空间。家长千万不能盲目爱起来什么都给,理智爱起来什么都拒绝。“延迟满足”是儿童心理学的科学教育法,它强调尊重孩子的生命发展规律、心理成长规律,它是对父母心智是否成熟的考验。
“延迟满足”的技巧
1.根据不同的年龄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针对一至两岁的宝宝,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分钟。两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也基本明白。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三岁的宝宝,更加知理了,这种延迟满足可以再增加时间。
2.家长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
对于可以延迟满足的需求,父母要向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不能立刻满足他们的理由。如孩子想玩秋千,父母可以告诉他:“秋千是公共玩具,需要排队等候,等轮到你了,你再玩。"
3.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二十分钟,要遵循小步递进原则。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放弃追求目标的信心。
4.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孩子还小,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我监督,父母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正在“监视”他。
5.采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
代币法也是延迟满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买新玩具,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五次或十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6.冷静对待孩子的任性哭闹
有的孩子较任性,当父母不能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通过哭闹来与父母抗争,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对待,态度坚决。必须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要就可以立即得到的。当孩子发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他就会试着按照父母的意图做,要么等待,要么通过付出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7.不要吝击表扬,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
当孩子接受父母对他需要的延迟满足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他,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养。当孩子通过帮助父母拖地、洗碗而获得自己心仪的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当孩子排队轮流和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父母的表扬,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精神上会感到满足。
——————————《特别狠心特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