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阿信在《后青春的诗》这张专辑里写了一首歌叫《如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在深夜里无数次的循环,无数次的为它泪流。它似是有一种魔力,紧扣我的心弦,触及我的灵魂。一首歌不一定要人人传唱才叫成功,只要有一个人被它所触动,这首歌在他的心里,已是这个冷漠世界对他最大的慰籍。
世事万般苦,哪怕是一瞬的感动,也应视若珍宝。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五迷。没有买过一张专辑,没有去过一场演唱会。但是我依然深爱着五月天这个乐团,深爱着他们唱的每一首歌,那些令我惊艳的词句,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以入眠的漫漫长夜。
我天生是个五音不全的人,五音不全到自己闲来无事的清唱没有一个字能踩的着调。我没有学过音乐,对乐谱曲调也是一窍不通。
真正令我感动,令我泪流的是一首歌的词。
《如烟》就是这样一首歌。
歌词的视角不同于其他的一般歌词,是以一个刚刚老去死亡的灵魂的角度来写的。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那些美好与期待,那些眷恋与悔恨,都已是遥远无比,难以再捉摸。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这是最令我触动的一句歌词,我们在不停的得到,却永远挽留不住。以为抓住了的童年,到头来只是一副空蝉蜕;以为抓住了爱情,走到最后的却不是十七岁的那个他。
终成眷属的有情人终究是极少的。欠他的是一句直到最后也没说出口的对不起,欠自己的却是一生的悔恨。
灵魂回望的青涩爱情,大抵如此。
可是这首歌不仅仅是写爱情的。它真正令我折服的地方在于,阿信写出了也唱出了我们在一生将近时,那短短的一瞬间,我们所回想起的一切,有喜悦,有甜美,亦有悔恨。
《如烟》其实是不同于五月天其他的歌,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残忍如《温柔》,也要再把最好的爱给你。
贪恋如《知足》,也会想“会不会放手,其实才是拥有”。
五月天的其他歌,无论主题多伤感,取意多煽情,你总能从中听出那股子乐观劲,是那样的美好、积极。就算以为你的离去而伤心欲绝,就算因为理想与现实冲突而痛苦迷茫,可是啊,人生还有这么长,痛苦与甜美总是共存的,痛苦时好好痛苦,开心时就好好开心,不要因为痛苦忘记了怎样去大笑。
只有《如烟》,从头到尾,我只听出了悲伤与悔恨以及深深的无力。生命终结之时,那些美好再也回不去了。
回忆虽甜美,现实却苦痛。
不会有能洗掉后悔的那滴眼泪、不会有那么一次机会还欠了他的那句抱歉、不会有那么一个永远不天黑且万物皆听我指挥的世界、不会有那么一朵永远不凋谢永远骄傲完美不妥协的玫瑰、不会有能停止那一天的一张书签、永远不会有那首找不到句点的诗篇。最后,再也没有那么一个明天,能重头活一遍。
那个灵魂似在乞求,乞求这一切,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这么快的完结,不能让自己的故事这么的后悔。只是无论他怎样的不舍,最后都只能离开这个充满留恋的世间。
那些只是美好的幻想,现实是我们所有人都会有悔恨的人或事,都在一遍又一遍的错过。我们在尘世里艰难的生存着,是那么的身不由己,只能随着拥挤的人潮东倒西歪,难以自持。无论多美辉煌的人生,在死亡面前都是那么的渺小脆弱。
畏惧死亡是生物的天性本能,刻在灵魂最深处的地方,就算我们避之不及,它也抹除不去。
死亡像是一柄悬在我们头顶暗处的利剑,平日里我们无从察觉或是不以为然,可是在某一个瞬间,你猛然抬起头,看见它夺目逼人的寒光,心里的恐惧便如喷涌的岩浆,吞噬湮没了自己。
我曾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里想起死亡这回事,泪水就打湿了枕头。我自己的死亡犹不可惧,父母亲人朋友的离去才是最撕人心魄的。他们会突然的离你而去,也许那只是一个平凡的午后,一切与往常一般无二,噩耗却已传来。他们丢下你,这个冷酷的世界里,从此又少了一个爱你如生命的人,也许以后也再不会有。
冰冷的尸体、吵闹的殡仪馆、低声的啜泣、坚硬的骨灰盒。
这些事物是人生最后的痕迹。
那些离去的人终究会模糊再我们的记忆里,就算我们在哭的撕心裂肺的当时发誓自己将永不忘怀。
这样看来,遗忘竟成了造物主的恩赐而不是人类的缺陷。
苦痛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磨难,遗忘则是拯救自己的良方。
我们和我们所爱的都终将逝去。阿信在歌词里用几乎乞求的词句,期望回到过去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他写出了的期望与心里的痛苦,然而这一次,他却没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幻想或者是完美的解答,只是在悔恨和眷恋。
《如烟》没有给到我们安慰,阿信也没有再跟我们创造出《后来的我们》里的“某处”、“那里”。
我们终于无法逃避,无法心存侥幸,消逝的美好再也不能重现,所以啊,我们要拼了命的去珍惜现在的以及以后的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苦痛和甜美都会消逝,不必烦恼,只需珍惜,因为,它们终会“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