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的假期压榨了随后而来的周末,本该驻足的步伐跟随社会的惯性继续前行。最需要假期的恰恰是刚休过假的人,对于这句毒鸡汤深表赞同。
八天时间,六份婚礼信函,每包一个红包心都一紧。六个婚礼现场大同小异,其中两个司仪都是一个人,相同的流程和套路略微尴尬。红色的阿特兹车队,白色的霸道车队,黑色的奥迪车队,看得眼花。
宴席中美女只爱高富帅,我等屌丝在递出红包后就失去了被关注点。曾经熟识的小伙伴聊了几句就开始大谈现在已经有车有房,心中想问一句您的的夏利车配的哪个廉租房?
工作之余,查找资料。到底是谁发明了可恶的随份子?记载是文言文,就用白话说吧,明朝早年,人丁不兴,因为多年战乱,百姓饭都吃不上,别说成婚生子了。于是,朱元璋就下令,生活困难的家庭有子女成亲时,亲戚和乡里人要出钱资助,之后这一传统就延续下来。
份子钱对于刚毕业没几年的小白领,如一个个红色炸弹直接砸趴了窝。朋友圈为此还出了段子,”你们谁还办事别告诉我了,冬天到了,宝宝想买个棉袄...“
关于这事我也问过老妈,她老人家的原话是:”礼尚往来,这么多年随出去的比收回来的只多不少。“
我又问,:随份子的时候心态怎样?”
“亲戚里道,同学朋友,谁家办事都没落下,说是拓展人际关系,维持社交。实际上跟社交八杆子打不着,你不做生意不走官场就不需要社交,不用求谁办事,安稳做好工作就可以了。真正去的原因就是情谊吧,活着不就这么回事!”
老妈的回答似乎反映了大多上一辈人的心态,不为面子,不求大富贵,为几十年的情份买单。
为什么说买单呢?有的人就是以此赚钱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应了这句话,隔三差五的寿宴,差点就不要脸的一年一次了。老人牙都没了整天喝稀粥,难道收到的份子钱你给他充Q币了?生个孩子本来是好事,然而一到下生,满月,百天,周岁的日子,呵呵呵,你家孩子的动态还真是不忘特意告诉我一声...你大言不惭的“大侄子奶粉钱”让我怀疑难道你家孩子我还有股份?...对于这种个人做不到学他那样不要脸,就假装看不到自动略过即可。
朱元璋提出的份子钱最开始是出于互帮互助的精神,本质上讲是互利互惠的“众筹”,你家困难我帮你,我家有难大家援。发展到今天则是演变成了一个个红色炸弹,正所谓是每逢佳节被吸金,节后总得掉两斤。
人家是互相有利的事情在某些三观不正的人面前倒真成了“众筹”,不过人家众筹是共同盈利,他不过自私小人罢了。
更现实的是份子钱正逐年上涨,这速度可比加薪快多了。连房价都开始跌了,份子永远不会跌。
上涨的原因,大多来自攀比心态,你随200,我就随300。你随500,我就随800。有了面子,没了票子,份子逐年加码变成了一份没有尽头的人情债。人家随给你1000,你好意思拿800吗?人家办事吃的海鲜宴,你好意思上个果盘?这份子都随给了酒店。
身边年轻的朋友如今似乎不热衷于参加现场,反而对转发的小视频津津乐道,点赞转发,如同这样就代替了参加婚礼一般。越来越多的人用转账,红包走个过场,甚至有时候话都不说钱就甩过去。有时候我也会无声的一个转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恭喜好像太俗,想祝福一下又词穷,只好安慰自己人家看中的是你的份子不是你的祝福。
份子钱现在看来重要的不再是份子而是钱,办酒席看中的不再是相聚一堂,高谈阔论,而是收回随出去的礼账。
现在过年变得失了年味,希望这份子不要失了人情味。自知是个小人物,人微言轻,还是建议份子中少点水分,多点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