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日子里的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都是一个个片段,就是这一帧一帧的情景,融入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岁月。
摄影师习惯用镜头记录生活,画家用笔锋和颜色勾勒生活,池波正太郎利用作家的职业习惯写成《食桌情景》纪念生活。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情景都是生活中细碎的常态,并不因为他的作家身份而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一开篇就介绍了妻子与老妈的相处磨合,与中国家庭中的常见的婆媳矛盾如出一辙,即使相隔文化与地域的差异,家庭关系的磕磕绊绊惊人的相似,因为同属亚洲文化,家庭成员之间纠缠又交融的情感贯穿全书。
开篇的婆媳矛盾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一家人并不享用同一餐桌上的食物。这在中国家庭中并不常见,快速变化的生活,餐桌成了很多家庭难得的团聚。印象中,小时候母亲为了一家人一起吃一段晚饭,倔强的等待下班回家的父亲直到很晚。池波正太郎主动选择自己一人吃,而让老妈与妻子一起作为一家人享用晚餐,的确反常。而随着阅读深入,不能不说这位作家倒是真切捕捉到了家庭中两个女人微妙的情感变化,亦是丈夫亦是儿子,这样交叠的身份在家庭生活中本就难以拿捏角色的转化,更何况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很容易一地鸡毛,然而,作者利用食物记录下了母亲情绪与态度的转变,同样是食物,记录着夫妻日常暖暖的互动,这样的日常,读起来就像身边熟悉的朋友般娓娓道来,从这一家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美食的留恋,仿佛充分领会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脉脉温情。
对于生活里一个个细腻瞬间的捕捉记录,难度远超手机随手的一拍。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让我们在很多值得记录的餐桌上都养成了饭前“开光”的习惯,其实,这样随手上传朋友圈的美食照片,本质与池波正太郎的《食桌情景》异曲同工,因为,我们的记忆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无论多么感动的瞬间,时间总能将彼时的起伏情感轻描淡写的吹散。池波正太郎选择用《食桌情景》纪念他的生活,这样的笔触又比朋友圈的晒幸福古典了许多。
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仪式感,只有用一次次的仪式,提醒我们此刻的幸福或感动是多么的值得敬畏,值得感恩。池波正太郎的《食桌情景》从另一个侧面教会我们,生活中的仪式感并非仅仅停留在庄严神圣的某个时刻,它可以存在于家人的每一次出行,每一餐讨论,每一回亲密陪伴,这些小时刻不会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一定烙印在个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