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先不说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一片拜年声,祝福声。就听听十里八村那此起彼伏的礼炮声,家家户户屋顶不断升起的袅袅炊烟,鞭炮的硝烟和烟囱的炊烟,在村庄的上空氤氲铺开,炊烟的气息里飘荡着那各种荤素搭配的饭菜香,飘出了厨房又飘进了窗户,飘出了窗户又飘进了田野,天地一味,皆是年味。
此时,在我家的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的,不是我这个家庭主妇,而是刚刚离开学校大门的孩子。一个相同的年龄,有许多孩子都是连洗菜摘菜都不会。而我家厨房里的孩子,却能轻松的驾驭菜刀和案板,油盐酱醋茶。二十岁,在妈妈眼里依然是孩子。一场变故,你长大了,懂事了,揽下了妈妈该干的活,接下了妈妈该担的责。眼前的这一幕,我心头沉甸甸的,有欢喜也有哀伤,但更多的还是欢喜。
大红的对联,承载着对新年新事物的新希望,整齐地张贴在大门两边,火红的灯笼高高悬挂在门庭之外,屋里屋外,一片灯火通明,年夜饭呈上了餐桌,一家人围上了餐桌。年夜饭是丰盛的,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当然首先是要一家人最爱吃的,年夜饭不同于待客的菜席,是做给自己吃的,一定得以自家人口味喜好为主。这年夜饭啊,吃的是一家人的幸福平安,吃的是这一年的顺遂圆满,同样是新一年的憧憬和希望。
吃完了年夜饭,是压岁包登场,小辈们的,老人的,都不能落下。孩子们最快乐的就是能收到大红包,这也是他们期待过年欢喜过年的最大原因吧?现在的小孩早已不用期待过年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了,也不用只在过年时才能吃上美食美味了。之于这一代的孩子,他们无法理解我们那一代孩子渴望过年的热切,也无法体会过年给我们那一代孩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现在的孩子对于年的认知,可能只是满足他们收红包的快感,尽情购物的欲望。
春晚登场了,电视机里热闹的节目,却吸引不了捧着手机的人了。看春晚,对春晚的期待,不知不觉中不再是除夕夜的主场了。
当大家都捧着手机抢红包,相互祝福时,我非常的怀念那个打着纸糊灯笼走东家串西家的童年,七八岁的年纪,穿着期盼了大半年的新棉衣,小心的挑着爷爷用竹篾和白纸作成的灯笼,为了喜庆,爷爷特地用洋红把灯笼染红,或是画上小兔子小花等等。中间点上一根蜡烛,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蜡烛灭了看不见路,又生怕蜡烛倒了,烧坏了纸糊的灯笼。一群差不多大的男孩女孩,在沟壑不平的小路上,走着闹着,叫着笑着,小路连着东家接着西家,也连着大年夜的热情和新春的快乐。
如今,砖混结构的楼房,水泥瓷砖铺就的地板,没有了火塘,没有了纸糊灯笼。守岁搓的是麻将,守岁守的是微信,抖音和朋友圈,大人和小孩几乎人手一机,相互聊天祝福的是屏幕里的人,红包飞舞在各大群聊,天涯海角尽在方寸之间,世界是如此的进步,生活是如此的便利。
可是,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得淡了,远了。
我不希望,年,仅仅是在大红的对联里,在高悬的灯笼里;在莹莹的烛火中,在袅袅的炊烟里;又或是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跨年夜那绚烂的烟花里。我希望,年,能实实在在成为我们团圆的仪式,愿都能放下手机,丢开麻将,与亲人促膝长谈,执手相伴,来一次亲情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