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钱无关,这是我大学毕业之前的认知;
坚如磐石的友情,与钱有关,而且关系并不生疏,这是我工作之后的体会。
1
先生的大学室友,睡在他上铺的兄弟A,近日来深圳出差了。
大学毕业后,这是他们四年里第一次见面。先生带了两瓶白酒,打算与他这位兄弟,好好叙叙旧,聊聊彼此的近况。
饭间,先生担心我跟A从未谋过面,坐着会尴尬,并从他与A的大学琐事聊起。说他们之所以关系要好,是因为双方价值观很接近,大二细分专业又分到了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A也顺着话题聊起,他们大学时候如何一起出去游玩,如何一起在宿舍打CS等等。
听着他们讲大学的那些事儿,就仿佛我也似曾经历过,脑补画面,那时候的时光真美好,人跟人之间只有简单纯粹的同学关系,没有圆滑,没有人情世故,更没有心机;
那时候从同学成为好朋友,只需要志趣相投,价值观不冲突;那时候彼此之间,可以心直口快,毫无顾忌,可以互相赞美或批评,却无比真诚。
如今,毕业了工作了,圈子变了,而学生时代的关系也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先生和A边喝酒边聊,聊着聊着,A开始有些语无伦次的说着一些大学的事,然后突然将话题转向我跟先生结婚,说他当时收到先生的结婚喜讯,但并没有给份子钱。
说这些的时候,A始终低着头,像是自己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一样,不停地对先生和我表示抱歉。
虽然我们强调这没关系,份子钱嘛都是你给我我给你,给不给都一样。但A并不听,仍然继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愧疚,说自己这一年多来一直背负着这份歉意。
他表现出来的那种焦灼与压力,惊讶到我了。虽然先生与我,一再强调这并不要紧,并开玩笑说,他结婚的时候,我们也不给份子钱,这样大家就算扯平了。
不过,至少在当时,这些宽慰与谅解,并没有帮他卸掉背负在他身上的负罪感。他闷头喝了酒,然后语无伦次的说着,我和先生很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再然后,A直接趴在饭桌上睡着了。
好好的一次大学好兄弟聚会,竟以这样的场景结束。把A送上回酒店的出租车后,回来的路上,我问先生,你介意你结婚时A没随份子钱吗?
先生说,其实无所谓的,不同的人对这个事有不同的看待,在意的人会很在意,不在意的人会觉得关系要好,给来给去也就不给了。
我倒觉得,份子钱这个事儿,属于礼尚往来的一种礼仪,你给我,我会在你结婚的时候给你,如果不打算给,一定在当时就把祝福送到,并告知对方,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既不容易产生误会,也不会因为钱,让双方的关系陷入尴尬境地。
2
说到份子钱,其实除了先生的兄弟A这种情况,很多人一旦毕业步入社会工作,到了结婚年龄,陆陆续续会收到很多朋友的结婚邀请函。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不需要本人亲自到场,红包就可直接到对方手中。
很多次跟身边的朋友聊天,说到结婚随份子钱这个事儿,大家许多奇葩的经历。比如之前不是很熟的同学,要结婚了,在群里发个结婚邀请函,问大家有没有空来参加,当然发的人其实是知道大家工作忙肯定没时间的,象征性邀请只是为了“讨”个红包。
这还不算夸张的,更奇葩的是,朋友B跟我说,她刚毕业那会,大学班长结婚,给班里每个人都私信发了邀请函,也没说一句话。然后班里关系要好的同学就私底下讨论,要不要给红包,最后都同意各自随一份。
然而,有的同学发完红包,对方几乎是秒收,有些还顺带发了几句白头偕老之类的祝福语,却并没有任何“谢谢”的回应。大家都觉得班长是结婚事儿太多,来不及一一回复微信,过了一两天大家也就忘了这事,也不再有人提起,班长结婚逐一给班里同学发邀请函,并秒收红包不回微信这件事。
过了大半年,B也要结婚了。B有个记事本,会给朋友结婚,自己随过份子钱都做个标记,等自己结婚的时候,既方便邀请也心里有个数。
本来,B并没有打算给大学班长发邀请函,后来想着当初班长结婚自己也随了份子钱,于是也顺便发了个微信。没想,B的班长竟没有任何回复,连祝福都没有。朋友B以为班长的微信没在用了,后来没多久却见他在班群里抢红包。
就这样,曾经大学的四年的同学关系,因为一个份子钱,变得疏远也变得彼此或再无往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能用钱解决的事,绝不用其他方式。而往往,用钱建立不起 的宝贵感情,却毁在钱上。